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廖家齐  许学兵  许立新  佘守章 《广东医学》2012,33(10):1363-1365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吗啡诱导吗啡耐受过程中大鼠脊髓背角自噬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M组和C组,每组24只。M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20μg;C组2次/d,连续7 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药后30 min采用电子VonFrey测痛仪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然后随机取6只大鼠L4~6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标记蛋白LC3Ⅱ、LC3Ⅱ/LC3Ⅰ及自噬调节信号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7 d后,吗啡镇痛作用较第1天下降60.2%,提示出现吗啡耐受形成。C组各时点LC3Ⅱ及Beclin-1均有少量表达,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M组各时间点脊髓背角Beclin-1、LC3Ⅱ表达量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上调(P<0.05);M组内不同时点比较,第1天LC3Ⅱ/LC3Ⅰ比值最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第1天Beclin-1表达最高(P<0.05),随后下降,在第5天后表达量趋于稳定。结论鞘内注射吗啡可诱导脊髓背角自噬增加,Beclin-1可能参与鞘内注射吗啡诱导所致的自噬状态改变。  相似文献   
2.
3.
廖家齐 《四川医学》1997,18(5):334-334
椎间盘摘除术后行硬膜外麻醉并发异常阻滞1例报告新龙县人民医院(626800)廖家齐患者,女性,45岁。因左臀部慢性炎症,窦道形成于1996年5月23日在硬膜外阻滞下行窦道切除术。术前各项检查及生命征正常。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10m...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背角自噬与大鼠吗啡耐受形成的关系.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50~ 30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吗啡耐受组(M组)和吗啡+自噬增强剂雷帕霉素组(MR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20 μg,2次/d,连续7d的方法制备吗啡耐受模型.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MR组鞘内注射吗啡20 μg,2次/d,连续7d,并于第3天第2次注射吗啡同时鞘内注射雷帕霉素2.3μg,连续3d.于鞘内注射前及第1、3、5、7天第2次鞘内注射后30 min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最后1次MWT测定结束后1h取L4-6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及自噬标记蛋白LC3Ⅱ的表达.以p-mTOR占总mTOR表达水平的百分比反映mTOR的活性.结果 随鞘内注射时间延长,M组和MR组MWT逐渐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和MR组鞘内注射期间MWT升高,脊髓背角mTOR活性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MR组鞘内注射第3、5、7天MWT升高,脊髓背角mTOR活性降低,LC3Ⅱ表达上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自噬增强是吗啡耐受形成时机体的适应性调节机制,可延缓吗啡耐受形成.  相似文献   
5.
背景 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失败率相对较高,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目的 对于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前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制定安全、可控的拔管策略非常重要.内容 重点介绍了困难气道或可疑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前的气道评估,以及针对不同的困难气道患者所应该采取的拔管处理策略.趋向 困难气道患者拔管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气道评估,熟悉困难气道插管、拔管的操作流程、掌握气管导管交换器等困难拔管工具的操作技术以及插管失败后其他的可能选择,以提高困难气道患者围拔管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2~64岁,BMI 18~26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联合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30例。T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给予0.3%罗哌卡因25 ml。两组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时肌注曲马多100 mg。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30 min、术后2、6、12、24 h VAS疼痛评分和累计镇痛补救情况。记录恶心呕吐、局麻药物中毒、气胸、穿刺部位血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T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拔管后30 min、术后2、6、12 h 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累计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局麻药物中毒、气胸、穿刺部位血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提供术后12 h有效镇痛,且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