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们自1986年11月~1994年12月,对顽固性癫516例采用胼胝体前2/3切开术治疗,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309例,女207例;年龄3~59岁。病程3~4年。病因:脑炎后遗症62例,产伤或头部外伤93例,脑缺氧36例,原因不明325例。癫发作类型:均为全身性强直性发作,263例伴失神小发作。发作频率:每小时发作1次以上1例,每日发作1次以上260例,每周发作1~3次255例。术前治疗:均用抗癫药治疗3年以上无效或疗效不佳。1.2辅助检查(1)头部CT:262例脑萎缩,18例轻度脑积水,6例脑血管畸形,230例未见异常;(2)脑…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性,5岁,因头痛,呕吐1个月入院。体查:神志清晰,语言流利,眼底视乳头明显水肿,双眼球上视受限,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 )。头颅CT示:枕大池明显扩大,脑积水。根据病变及CT考虑为枕大池蛛网膜囊肿。手术探查:见小脑蚓部消失,有一与第四脑室相连的巨大囊肿,正中孔及侧孔消失。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应用MRI行苍白球腹后部定位。以微电极进行功能定位后,应用射频毁损治疗。手术前后进行UPDRS计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42例均有显著疗效,术后5例出现轻微并发症。症状改善率,开状态(71.1±8.2)%、关状态(86.1±9.2)%(P<0.001)。平均随访34个月,疗效稳定。结论: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第二次对侧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4月~1998年3月,我们对25例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了第二次对侧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采用MRI和CT导向、电阻抗监测、电生理验证技术。靶点首选VPLP核。若病状不完全消除,加Vim核小灶性毁损,均获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  相似文献   
6.
廖宇钦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30-2531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1-2006年收治桥小脑角肿瘤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桥小脑角肿瘤中,听神经瘤25例,脑膜瘤3例,胆脂瘤2例。本组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肿瘤全切除,全组面神经解剖保留30例(100%),功能保留27例(90%)。结论: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适用于不同性质的桥小脑角肿瘤。严格按照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肿瘤可全切除,并能有效地保留桥小脑角周围的重要组织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24例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误诊进行分析,认为老年人发生本病时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易造成误诊。指出误诊的主要原因,且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详细询问病史及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是减少本病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AKT和GSK3β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AKT和GSK3β在脑胶质瘤发生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90例脑胶质瘤组织及15例正常脑组织中AKT和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AKT蛋白阳性率分别是30.00%与85.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T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71%与98.1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K3β蛋白在低级别胶质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8.57%与21.82%,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胶质瘤组织中GSK3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提示AKT和GSK3β蛋白在胶质瘤发生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