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常见致病性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其耐药性趋势.方法 检测临床分离白假丝酵母菌和丝状菌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176株白假丝酵母菌A型(55.1%)、B型(29.0%)和C型(15.9%)的FC和AP敏感率较高(88.7%~100%),FL、IT及VR 敏感率较低(小于26%).各基因型菌株在FC、AP、FL、IT、VR敏感性无明显差异(P>0.05),在FC与AP、FL、IT、VR,AP与FL、IT、VR之间存在显著的敏感率差异(P<0.001).33株丝状菌的MIC值,9株(27.3%)AP≥3μg/mL,7株(21.2 %)FC≥3μg/mL,32株(97%)FL>256μg/mL.各菌株的FC、AP、FL、IT、CS敏感率有差异,AP与FL、CS,IT与FL、CS,FC与FL、CS,FL与CS之间的敏感率差异显著(P<0.001).结论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A型、B型和C型对所测试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白假丝酵母菌和丝状菌多数菌株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和明显的耐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感染部位或不同感染类型之间的联系.方法:特异性扩增不同来源的185株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Ⅰ型内含子序列,再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对扩增条带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不同感染部位、不同感染类型的白色念珠菌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185株白念珠菌中,A型122株(65.9%)、B型35株(18.9%)和C型28株(15.1%),未发现D型与E型菌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与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深部组织来源菌株中,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0).结论:VVC来源和深部组织来源的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不同,而深部组织来源的艾滋病相关性和非艾滋病相关性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相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姜黄挥发油(turmeric volatile oil,TVO)对皮肤鳞癌(CSCC)A431(以下简称A4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该实验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80 mg·L-1)TVO体外作用于A431细胞,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A431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量。结果显示,随TVO质量浓度的增加对A43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TVO组均出现细胞皱缩及细胞破碎现象,细胞凋亡率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caspase-3,caspase-9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TVO能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利用针灸法和耳穴压丸法等非药物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共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对28位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应用本文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6位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有效率达到92.3%。结论:将针灸法及耳穴压丸法与失眠护理并用,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显的疗效,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在非药物疗法中显示了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白念珠菌进入小鼠宿主前后其分泌胞外水解酶能力是否改变。方法 挑选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脂肪酶活力无差异的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病患来源和健康人来源白念珠菌,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分离发病死亡小鼠肾脏菌株,比较感染小鼠前后菌株胞外水解酶活力差异。结果 不同来源菌株感染的小鼠28 d内死亡速率差异显著(χ2=82.5,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组;各来源菌株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表达水平皆高于感染小鼠前(F=7.89,P<0.05),不同来源区别显著(F=4.96,P<0.05),从高到低依次为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健康人来源;感染小鼠前均未曾测得磷脂酶活力的各来源菌株中,在感染小鼠后仅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组小鼠肾脏分离株可测得磷脂酶活力,但艾滋病、外阴阴道念珠病来源两组间感染小鼠后肾脏分离株磷脂酶活力无显著差异(F=2.54,P>0.05);各来源白念珠菌感染小鼠前后均未测得脂肪酶活力。结论 在宿主体内白念珠菌表达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能力相较于体外有增强;在不同宿主环境状态下,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磷脂酶的潜在表达能力有差异,即宿主免疫状态越弱时,白念珠菌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磷脂酶潜在表达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种芳姜黄酮衍生物(ATD)对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10、20、40、80μmol/L)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体外作用A375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结果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对A375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ATD:R2=0.99,F=340.96;长春新碱:R2=0.99,F=349.19;芳姜黄酮:R2=0.89,F=25.41,均P<0.05),三者IC50分别为(15.96±0.02)、(77.00±0.04)及(356.95±0.01)μmol/L。当药物浓度为5μmol/L及10μmol/L时,ATD对HSF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0.06)%和(25±0.02)%,长春新碱为(33±0.04)%和(29±0.08)%,芳姜黄酮为(49±0.09)%和(34±0.07)%;ATD对A375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6±0.06)%和(39±0.02)%,长春新碱为(8±0.04)%和(17±0.08)%,芳姜黄酮为(6±0.09)%和(10±0.07)%,与二甲基亚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TD对A375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强于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P<0.05),但对HSF细胞毒性却明显低于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P<0.05)。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均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caspase?3活性随3种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且药效为ATD>长春新碱>芳姜黄酮。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3种药物都能诱导细胞发生不同程度凋亡,同芳姜黄酮及长春新碱相比,ATD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且以晚期凋亡为主。随药物浓度增加,ATD组G1期A375细胞逐渐增多,G2期及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ATD对A375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该作用明显强于芳姜黄酮及长春新碱,其机制可能是激活caspase?3,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分化与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松油烯-4-醇(T4O)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5~80 μmol/L)T4O体外作用于U266细胞。CCK-8法检测增殖抑制率;AO/EB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比色法检测Caspase-3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T4O对U266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T4O诱导U266细胞凋亡,呈剂量依赖性(P<0.05),随药物浓度增加,Caspase-3酶活性逐渐增强(P<0.05), 线粒体膜电位逐渐降低(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期。结论 T4O对U266细胞有抑制增殖及促凋亡作用,其机制是激活细胞凋亡途径关键酶Caspase-3,使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且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进而抑制肿瘤细胞分化与增殖。  相似文献   
8.
9.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隐球菌属,是临床上的致病真菌,可致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患者发生新生隐球菌病,与艾滋病有一定相关.宽大的荚膜是其典型形态学特征及临床分离鉴定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实验中对获赠自日本千叶大学医学部真菌研究所的新生隐球菌进行传代培养时发现有2株菌(IFM56803和IFM56743)发生了显著的表型变异,出现光滑型(SM)及黏液型(MC)两种不同的菌落,荚膜形态也出现明显差异,墨汁染色发现MC株的隐球菌荚膜较SM株的厚4~5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GYM39-2发酵液对临床常见病原性细菌及真菌的抗菌活性,同时观察温度、光照、pH值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放线菌株GYM39-2发酵液对临床病原菌的抗菌谱,观察改变温度、光照、pH及紫外线等理化因素时对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菌株GYM39-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念珠菌及新生隐球菌均有抗菌活性,发酵液对温度、光照的改变及紫外线的照射均有较好的稳定性,pH在5~7之间发酵液抗菌活性最强.结论:菌株GYM39-2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及稳定性,能为相关研究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