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53岁,绝经期妇女。2008年3月10日主因:白带增多偶有血性分泌物1年就诊。门诊检查发现:白带增多,宫颈偏大。宫颈口1点处可见息肉样赘生物,直径1.5cm,质脆,触之易出血,遂取活检。病理报告:病变较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天津市肿瘤医院复习病理切片诊断为:淋巴瘤,CD20+。为进一步确诊,患者行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手术标本送天津肿瘤医院(病检号:310212)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子宫多发平滑肌瘤。患者既往体健,平时月经规律,量中等,无痛经。10年前无诱因的出现白带增多,色黄,最近1年偶有血性分泌物,伴心悸气短,高血压,曾诊断为高血压。2008年2月出现盗汗,体重减轻。查体:发育良好,营养中等。触及锁骨上,腋窝,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M—CSF修饰的异体肿瘤细胞疫苗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收录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病理明确的IV期癌症患者50例,其中恶黑11例,卵巢癌10例,肾癌15例,胃癌/结直肠癌14例。每周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和GM-CSF分泌细胞混合物1ml;共受6次。在第1、5次注射同时,进行DTH接种试验。治疗前后取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亚型及细胞因子检测。治疗完成1个月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无脱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瘙痒和发热。4例治疗后影像学好转但未达到部分缓解,32例稳定,14例进展。DTH阳性率68%(34/50)。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后CD8+T细胞(CTL)明显增加(P〈0.05),CD4+CD25+CD127-T细胞(Treg)降低(P〈0.05)。ELISA检测IFN—V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升高趋势。结论异体GM—CS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安全,耐受良好,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mTOR抑制剂Temsirolimus联合阿霉素对肝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及化疗增敏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取增殖期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检测单用Temsirolimus、阿霉素以及两者联合应用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在体外肝癌细胞株PLC/PRF/5、BEL7402、HuH7中,与单独用药相比,Temsirolimus联合阿霉素提高了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Temsirolimus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作用高于将阿霉素浓度增加1倍时的抗肿瘤作用.结论 联合应用mTOR抑制剂及阿霉素可以提高抗肿瘤作用,前者对化疗药物有一定的增敏效应,两者联合可以通过减少阿霉素的剂量来减轻不良反应,同时不降低药物效能,有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由于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以IL-2和IFN为主的免疫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应用高剂量IL-2和IFN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又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对肾癌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肾透明细胞癌发病机制与VHL(Von Hippel-Lindau)、Ras和PTEN等基因的突变有关,针对这些突变基因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多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相继问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NCCN肿瘤治疗指南已经将靶向治疗药物,Sorafenib、Sunitinib、Temsirolimus应用到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在欧洲Bevacizumab联合干扰素已经批准应用在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目前几种新的药物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活化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allogeneic 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aplo—HSC)治疗各类晚期难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42例晚期转移性或化疗抵抗性肿瘤患者入组,均接受一个疗程haplo-HSC治疗,分别通过影像学检查、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和免疫学反应。结果①42例患者中,7例部分缓解(PR),25例疾病稳定(SD),10例疾病进展(PD),有效率(CR+PR)为16.67%,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6.19%。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中位达进展时间(mTTP)为3.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8个月,1年生存率为14%;②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ICD8+、CD3-CD16+CD56+NK均明显升高(P〈0.05),而CD8+、CD4+CD25+Treg明显降低(P〈0.05);TNF-α、IFN-γ等Th1类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而TGF—D明显下降(P〈0.05);③除一过性的发热、乏力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晚期难治性肿瘤患者,采用活化haplo-HSC治疗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方法收集6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其中32例患者采用DC-CIK联合放化疗(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顺铂/依托泊苷+卡铂/伊立替康+顺铂,放疗方案为适形调强放疗技术)为联合治疗组;28例进行放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结束2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IFN-γ、IL-2、IL-10、TGF-β1的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IFN-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IL-10、TGF-β1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CD8+、CD3+CD4+、NK细胞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reg细胞、IL-10、TGF-β1治疗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D4+、CD3+CD8+、NK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无变化。虽然联合组疾病控制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50%vs 71.43%,P﹥0.05)。结论自体DC-CIK治疗可以改善小细胞肺癌联合放化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否能改善生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化单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haplo—HSCs)治疗晚期难治性肾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例晚期肾癌患者入组,均接受1个疗程的haplo—HSCs治疗,分别通过影像学检查、生活质量(KPS评分)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变化情况来评估临床疗效和免疫学反应。结果:(1)10例患者中,2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有效率(CR+PR)为20%,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0%。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中位达进展时间(mTTP)为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年生存率为70%。(2)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CD3^-CD16^+56^+(NK)均明显升高(P〈0.05),而CD8^+、CD4^+CD25^+(Tregs)明显降低(P〈0.05);TNF—α、IFN-γ等Th1类细胞因子明显升高(P〈0.01),而TGF-β明显下降(P〈0.05)。(3)除一过性的发热、乏力外,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晚期难治性肾癌患者,采用活化haplo—HSCs治疗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7例局部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5例采用放化疗联合口服沙利度胺,对照组32例仅接受常规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体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研究组患者放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便秘、头晕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放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对放化疗的顺应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GM-CSF修饰的异体肿瘤细胞疫苗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收录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病理明确的IV期癌症患者50例,其中恶黑11例,卵巢癌10例,肾癌15例,胃癌/结直肠癌14例。每周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和GM-CSF分泌细胞混合物1ml;共受6次。在第1、5次注射同时,进行DTH接种试验。治疗前后取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亚型及细胞因子检测。治疗完成1个月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无脱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瘙痒和发热。4例治疗后影像学好转但未达到部分缓解,32例稳定,14例进展。DTH阳性率68%(34/50)。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后CD8 T细胞(CTL)明显增加(P<0.05),CD4 CD25 CD127–T细胞(Treg)降低(P<0.05)。ELISA检测IFN-γ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升高趋势。结论异体GM-CSF肿瘤疫苗免疫治疗安全,耐受良好,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异体肿瘤细胞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录病理明确的Ⅳ期癌症患者60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11例,卵巢癌10例,肾癌15例,胃/结直肠癌14例,乳腺癌10例。每周皮下注射肿瘤细胞和GM—CSF分泌细胞混合物1ml;共6次。在第1,5次注射同时,进行DTH接种试验。治疗前后取外周血样进行淋巴细胞亚型及细胞因子检测。治疗完成1个月后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对治疗耐受良好,无脱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瘙痒和发热。4例治疗后有影像学好转但未达到部分缓解,40例稳定,16例进展。DTH阳性率68%(41/60)。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后CD8^+T细胞(CTL)明显增加(P〈0.05),CD4^+CD25+CD127-T细胞(Treg)降低(P〈0.05)。ELISA检测IFN-γ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升高趋势。结论:异体GM—CSF联合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安全,耐受良好,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