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冉隆中  康本武 《重庆医学》2001,30(4):379-379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近十年来经手术证实的29例蛔虫性肠梗阻.其中,蛔虫性单纯性肠梗阻23例,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6例.通过手术所见与临床X线表现对照分析,认为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在腹部X线平片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对病因及病理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1 临床分析 1.1 单纯性蛔虫肠梗阻23例男13例,女10例.23例均有脐周阵发性腹痛.8例有呕吐,4例吐出蛔虫.11例腹部扪及可以变形的肿块,18例肠鸣音亢进. 1.2 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10岁.6例都有腹部阵痛转为持续性疼痛,发热,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增多.1例血压下降. 2 X线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 2.1 蛔虫性单纯性肠梗阻23例 23例腹部X线立、卧位平片均可见扩张肠曲伴液气面影,扩张肠曲均为小肠.20例X线见蛔虫团影,其中,蛔虫团呈放射球状8例,绳头状8例,漩涡状2例,发辫状2例.蛔虫团影都在扩张肠曲的下方.位于右下腹12例,中下腹7例,左下腹1例.手术见部分小肠扩张充气,均无肠坏死,有3例小肠颜色局部变深.20例蛔虫团在小肠肠内,3例小肠和结肠内都有蛔虫团.均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蛔虫数在90~200条,部分蛔虫仍活着. 2.2 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6例 6例腹部X线片均可见蛔虫团影,蛔虫团影较大,直径均大于15cm.5例能见到蛔虫团内大量虫腔内含气影,呈细线状透明影.特别在无气的小肠区内更清楚,呈细线状球状密度减低影.蛔虫团的位置较特殊,6例均在扩张肠曲的上方.在左上方3例,中上方3例.可见空回肠换位征2例.长液面征2例,腹腔积液征2例.手术所见:6例均有肠扭转180o~720o,蛔虫团在闭袢上回肠内.均有肠坏死及腹腔积液.蛔虫数最少者在100条以上,多者达500条以上,混有残渣,虫体多已严重腐烂,呈乳白色,触之有恶臭气泡冒出,肠液多呈褐色或血色. 3 讨论 3.1 蛔虫性肠梗阻在农村较城市发病率为高,多见于2~10岁儿童,好发于回肠.蛔虫结聚成团并引起所在肠管发生痉挛而致肠腔阻塞,梗阻多为不完全性.临床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疼痛、呕吐,可吐出蛔虫.扪及可以变形变位的条索状腹部团块,并随肠管收缩而变硬.腹部X线平片往往可看到成团的虫体阴影,并见扩张充气液面的肠曲.诊断一般不难. 3.2 值得重视的是,少数蛔虫团肠梗阻并发肠扭转.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则预后差.本组病例通过手术所见及X线影像的回顾性对照研究认为: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有下述较为特殊的X线表现,对诊断很有价值. 3.2.1 蛔虫团影位于扩张肠曲的上方.这是诊断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的一种可靠的X线征像.由于肠扭转,蛔虫团与扩张肠曲的解剖位置发生变化,造成蛔虫团影位于扩张肠曲的正上方或两侧上方.其位置与肠扭转的方向和程度有关.而蛔虫性单纯性肠梗阻的蛔虫团影均在扩张肠曲的下方.手术中见6例有180o~720o肠扭转,这6例中有5例X线腹片清晰可见蛔虫团在扩张肠曲的止方,1例腹片欠清晰,但仍可见比征像.蛔虫性肠梗阻并发肠扭转的原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其相关的因素有:肠系膜过长;肠系膜附着部缺损或不附着;梗阻肠管的重心作用;蛔虫团活跃窜绕,强烈刺激引发肠痉挛;蛔虫死后的毒素刺激加重肠痉挛. 3.2.2 空回肠转位征这是肠扭转的直接X征像.是由于肠扭转,空肠和回肠位置反转而显影.在本组6例中,只有2例出现此征像. 3.2.3 蛔虫团中有大量虫腔内细线状透明影特别在无气小肠区内,见到细线球状透明的蛔虫团影,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征像的形成是蛔虫死前吞食肠气和死后迅速自溶性严重腐烂,厌氧菌产气而形成虫腔内充气的结果.而在单纯性肠梗阻的蛔虫团中,只见到很少量虫腔内有含气的透明影.所以,当发现蛔虫团中有大量虫腔内含气,将高度提示并发肠扭转的可能. 3.2.4 蛔虫团影大与蛔虫性单纯性肠梗阻对照,有肠扭转的蛔虫团明显要大,直径都在15cm以上.这一征像可作为诊断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螺旋CT特征与病理对照。方法:对48例BAC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型的中心小低密度区(69.2%)、磨玻璃征和晕征(30.7%) 弥漫型病灶中心小低密度区(38.4%) 炎症型边缘磨玻璃密度或多发结节(66.7%)、病灶内空泡征或蜂房状(55.6%)。结论:BAC的螺旋CT征象有其特征,螺旋CT是BAC的临床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康本武  冉隆中 《吉林医学》2009,30(10):922-922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68例SPN,分析其强化值、时间-密度(TDC)曲线及强化形态。结果:恶性绮节的强化值(39.3±13.8)HU,良性结节(17.5±14.8)HU(P〈0.01)。TDC曲线恶性结节呈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呈逐渐上升速降型,结核球呈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型。强化形态恶性、炎性结节主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结核球是包膜样强化及无强化。结论: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2HU考虑恶性结节。动态增强CT对恶性结节与结核球的鉴别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为早期发现并正确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我们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征、病理表现及病理基础进行了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近7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型肺癌共63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30~78岁,40岁以上52例。首发症状为咯血12例,痰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