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医学美容中的医患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典型心房扑动下腔静脉-三尖瓣环峡部电传导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典型心房扑动(房扑)与无房扑患者,下腔静脉-三尖瓣(TV—IVC)峡部的电传导特性。方法 12例同期来本院作射频消融的患者,A组6倒为频繁发作的典型房扑,B组6例为无房扑史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观寨右房下侧壁(H1-2)和冠状窦口(CS9-10)以周期为600,500,400,300ms起搏时以及房扑和室上速时,TV—IVC峡部传导时间变化。基本刺激周期500ms时,分别测定峡部内、外侧局部心房不应期。结果 ①H1-2起搏时,A组蛱部传导时间较B组平均延长20.3%±11.6%(3.9%~28.9%,但P>0.05)。CS9-10起搏时,A组峡部传导时间较B组传导时间平均延长27.1%±10.5%(12.5%~35.8%.但P>0.05)。②房扑时峡部传导时间133±6.6ms。室上速峡部传导时间61.1±12.7ms.两组(P<0.05)。③A、B组峡部局部心房有效不应期(ER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是折返环的一部分。但窦性心律时蛱部无显著传导延迟。房扑功能慢传导区不一定局限于该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脉搏波流速(PWV)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住院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同时测定脉搏波流速(PWV).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151例,其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68例,2支病变组51例,3支病变组3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的对照组87例.研究对象4个组的PWV分别为(11.66±2.14)mm/ms、(12.38±2.01)mm/ms、(12.59±2.24)mm/ms和(9.83 0.99)m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脉压高低、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年龄大小、有否糖尿病病史、有否高血压病史、血脂是否异常、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与PWV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冠心病多支病变、脉压高、年龄大、有糖尿病史为PWV增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PWV越大.多支病变、年龄大、脉压高和糖尿病是PWV增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DSS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称小鼠体质量,量取结肠长度,制备结肠病理切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和TNF-α的水平,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结肠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的含量,基于16 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小鼠粪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半枝莲提取物经肠道菌转化前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对CYP1A1酶抑制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Q-TRAP-MS)技术检测半枝莲提取液在肠道菌中温孵0、0.5、1、2、4、6、12、24 h后主要活性成分的经时变化过程;通过CYP1A1酶活性分析实验研究半枝莲提取液经肠道菌转化不同时间点后对CYP1A1酶抑制作用的变化,并进一步研究半枝莲中主要黄酮类成分,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及其苷对CYP1A1酶的抑制作用;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CYP1A1之间的结合情况。   结果   半枝莲提取液经过肠道菌转化后,野黄芩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黄酮苷类成分野黄芩苷、木犀草苷、汉黄芩苷含量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而二萜类成分半枝莲碱A、半枝莲碱B、半枝莲碱X含量无明显变化;半枝莲提取液经肠道菌温孵2、4、6 h后对CYP1A1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而12 h后这种增强作用逐渐减弱;野黄芩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与CYP1A1蛋白对接后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6.33、-6.61、-7.09 kcal/mol,配体与CYP1A1中Phe224形成的π-π堆积作用为主要相互作用。   结论   半枝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抑制CYP1A1酶活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可能与半枝莲的清热解毒功效有关。   相似文献   
7.
8.
一名33岁男性,因“间断心悸伴胸闷”入本院,外院ECG呈典型Ⅰ型Brugada样改变.一同胞兄弟28岁时猝死.本院ECG呈典型Ⅱ型Brugada样改变,电生理检查可诱发心室颤动.患者Brugada 综合征诊断明确,且属高危患者,随后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相似文献   
9.
挥发性成分广泛存在于多科属植物中,具有芳香走窍、引药上行的特点和确切的疗效。分析研究国内外文献,探讨中药挥发性成分对其配伍药物口服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可能机制,对进一步研究挥发性成分对中药复方制剂生物药剂学的影响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生物样本中长春瑞滨的LC—MS测定方法,研究长春瑞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生物样本经乙酸乙酯萃取后,用LC—MS法测定长春瑞滨浓度。色谱柱为Shimadzu ODS(150mm&#215;2.0mm,5μm),以梯度洗脱方式进行色谱分离,流速为0.2mL/min,采用电啧雾(ESI)离子源以正离子方式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长春瑞滨乳剂,剂量为2.0、4.0和8.0mg/kg,采用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内源性杂质不干扰长春瑞滨的测定,且未出现明显的基质效应;线性范围为0.01~5.0μg/mL(r=0.9994),回收率大于90%,最低检测限为0.002μg/mL(S/N〉3);精密度及准确度均符合生物样本测定要求。大鼠静脉注射长春瑞滨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在研究的剂量范围内,AUC与剂量间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实验建立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长春瑞滨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