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学研究生进行医学科普社会实践的意义。方法组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50名研究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居民和研究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参加科普的社区居民中50岁以上人群占大部分(64.0%),接近一半人(47.0%)获取医学科普的方式为网络资源,而仅有36.0%的人对医学科普知识持信任的态度,48.0%的人持部分信任的态度,86.0%的人表示对我们此次的医学科普满意,76.0%的人表示将继续参加我们的医学科普;86.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84.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提高,96.0%的同学有继续参加科普实践活动的意愿。结论通过医学研究生的社区医学科普实践不仅了解了社区居民的医学科普现状,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科普中提高了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了对于医学知识的理解,这一活动应长期开展并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是一种由心肌钙离子失调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其特征是由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诱发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表现为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约56%的CPVT患者存在RyR2或CASQ2基因突变,该突变可导致心肌细胞肌质网的钙泄露,继而引起延迟后除极和触发冲动,但仍有近一半的患者病因未明。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或情绪激动时突发晕厥,应高度怀疑CPVT。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既往有心脏骤停病史的患者,可置入心脏转复除颤器。目前的治疗方法还有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射频消融术等,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高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46例超高龄(年龄≥80岁)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超高龄老年DLBCL患者占本中心老年DLBCL患者的15.7%(46/293),患者中位年龄83岁,Ⅲ/Ⅳ期患者占78.3%(36/46),63%(29/46)的患者存在≥2个淋巴结外器官受累;53.7%(22/41)患者增殖指数Ki-67≥80%,27例患者经免疫组化及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除外双打击/三打击后显示双表达患者占37.0%。初始治疗总有效率(ORR)为63.0%,完全缓解(CR)率为36.4%,2和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9.9%和41.7%,2和3年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54.6%和43.6%。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组ORR为81.8%,不含蒽环类药物化疗ORR为55.0%,3年OS率分别为50.0%和39.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的患者出现了Ⅲ级及以上的血液学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硫腺苷(MTA)、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死亡风险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 40名、局部感染患儿40例、脓毒症患儿45例、重症脓毒症患儿40例、脓毒症休克患儿35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MTA及HBP水平,并分析血清MTA及HBP水平与新生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准确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 MTA、HB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及重症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随着脓毒症的加重,APACHE Ⅱ评分也逐渐升高。MTA和HBP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效能明显高于MTA和HBP单指标的诊断效能。死亡组血清MTA及HB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清MTA及HBP水平在预测脓毒血症死亡风险的准确率与目前广泛用于医院的APACHE Ⅱ评分类似。结论:MTA及HBP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标志物,MTA及HBP联合检测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MTA及HBP的持续升高预示脓毒症新生儿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ath e ro s cl e ro s i s,AS)及大动脉粥样硬化(l arge arte ry atherosclerotic,LAA)性卒中患者血浆微小核糖核苷酸(microribonucleic acid,miRNA)差异表达谱。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3年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名AS患者(AS组)、 LAA性卒中患者(LAA组)和对照者(control组)的空腹前臂静脉血血浆标本,应用Solexa高通量测序 技术检测每组血浆标本mi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采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高通量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结果 3组间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的miRNA有miR-let-7a-5p、miR-146b-5p、miR-26a-5p、 miR-23a-3p等26个;在AS组与LAA组表达一致,较对照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的miRNA有miR-10b-5p、 miR-126-5p、miR-143-3p、miR-192-5p等41个。本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差异miRNAs调控的靶基 因主要与细胞黏附、分化、增殖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6b-5p、miR-23a-3p、 miR-10b-5p,结果与高通量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 AS患者及LAA性卒中患者血浆miRNAs表达谱既有差别又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疗效。方法:收集54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生存和预后因素。结果:MCL占本中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为4.0%,患者中位年龄63岁,男女比例为1.4∶1,Ⅲ、Ⅳ期患者占96.3%,98.1%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累,最常见结外受累部位依次为:骨髓(72.2%)、脾脏(51.9%)、胃肠道(25.9%)。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完全缓解率为37.1%,3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7%和34.7%;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60.4%和49.6%。联合高剂量阿糖胞苷治疗组疗效优于未联合治疗组,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水平、B症状、肝功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近期疗效、是否使用高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是否应用auto-HSCT?是否为复发难治状态为预后相关因子?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及是否为复发难治状态为预后独立相关因素。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相比较,根据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及KI-67与MIPI联合的预后指数(MIPI-c)危险分层的患者生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常有结外器官受累,预后不佳,对于年轻患者采用包含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诱导治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生存优势;预后指数MIPI和MIPI-c更适用于套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近期疗效及是否为急发难治状态是预后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APT)对觉醒型脑卒中(WU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2022年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WUS患者107例,根据既往是否长期(1个月以上)规律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将患者分为APT组32例和非APT组75例。入院后两组患者采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溶栓后24 h、出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治疗后90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两组患者预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溶栓后24 h、出院时APT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非APT组(P<0.05)。治疗后90 d,APT组临床疗效优于非APT组,APT组预后良好率高于非APT组(P<0.05)。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颅内出血(ICH)发生率、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前APT可改善WU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且未增加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I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IS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CRP、Hcy、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HDL-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CHR)。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无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头晕头痛、出血及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14 d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BI分别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对照组,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CR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右向左分流(RLS)的阳性率及分流量大小,分析偏头痛与RLS的关系。方法 纳入129例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为病例组,8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需完成偏头痛伤残评估问卷,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发泡实验诊断RLS,并对阳性率、分流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对照组RLS阳性率分别为:59.3%,40.0%,23.8%,偏头痛组RLS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LS分流量比较中,先兆偏头痛组、无先兆偏头痛、对照组大分流率分别为30.5%,12.9%,3.8%,病例组的大分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中小量分流率无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示偏头痛致残程度与RLS分流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72)。结论 偏头痛与RLS具有相关性,特别是大量的右向左分流;偏头痛伤残程度与分流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