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动脉痉挛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40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对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470例次,其中,52例在造影后接受了介入治疗。造影剂为含碘300mg/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对造影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重度CVS者经导管注入0.3%罂粟碱10mL解痉。结果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为17.7%(83/470),其表现为颈动脉管壁不光整,呈波浪状14例(16.9%),颈动脉管腔轻度变窄36例(43.4%),中度25例(30.1%),重度6例(7.2%),颈内动脉不显影2例(2.4%)。轻至中度CVS未作特殊治疗,无不良反应或后遗症发生;8例重度痉挛者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后6例明显缓解,1例遗留后遗症,1例病死。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不容忽视,造影剂的高渗刺激、导管导丝机械性刺激和血管内压力改变是CVS的高危因素,动脉内注入罂粟碱有良好的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因外科手术或介入插管引起的血管损伤患者中15例接受了动脉造影,10例经导管进行了栓塞治疗.结果 15例动脉造影发现对比剂外溢6例,假性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1例,动脉夹层闭塞2例.10例栓塞治疗的患者中7例出血停止,随访期间(2周~1月)内无再出血;1例栓塞后40 h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于栓塞后2 d和9 d出血复发,分别经再次栓塞和外科手术后痊愈. 结论 动脉造影对医源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动脉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乳腺癌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术前有针对性乳腺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对乳腺癌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对经活检证实5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前4周,应用介入技术选择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内,根据肿瘤供血情况及肿块所处乳腺部位用ADM、MMC、5-FU对乳腺癌供血区及其转移途径之淋巴结供血区有针对性地分配化疗药量进行灌注化疗。结果乳腺由多支动脉供血,本组56例乳腺癌患者中,78%肿块在DSA造影中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临床有效率84%,术后病理:20%病例提示肿物大片凝固坏死,未见癌细胞浸润,80%病例提示肿物灶性凝固坏死,乳腺导管及间质内见残存少量癌细胞。结论乳腺癌血供与其肿块所在乳腺部位有关,乳腺癌供血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是可行的、有效的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的血液供应及术前动脉灌注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乳腺癌的血液供应来源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60例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患侧锁骨下动脉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观察乳腺和淋巴结内肿瘤血管、肿瘤染色及其血供来源.根据肿瘤血管多少及来源分别对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灌注不同剂量的丝裂霉素、表柔比星和5-氟尿嘧啶.结果 47例(78.3%)乳腺内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67支动脉单独或参与乳腺内肿瘤供血,其中胸廓内动脉占56.7%(38/67),胸外侧动脉29.9%(20/67),腋动脉直接乳房支11.9%(8/67),肩胛下动脉1.5%(1/67).不间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血供来源无统计学差异.2例纵隔淋巴结为胸廓内动脉供血,35例腋窝淋巴结染色者胸外侧动脉供血占75.6%,肩胛下动脉占24.4%.灌注后4周完全缓解(CR)3例(5%),部分缓解(PR)48例(80%),疾病稳定(SD)9例(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脉是乳腺内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胸外侧动脉足腋窝淋巴结的主要供血动脉.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门静脉入路在门静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因门静脉病变接受介入治疗的门静脉插管患者的资料,入路方法包括经门静脉右支属支(48例)、左支属支(26例)和脾内静脉属支(13例)入路,比较不同入路门静脉插管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门静脉右支、左支和脾静脉入路的插管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5.83%、96.15%和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包括腹腔出血、气胸及血气胸、胆道系统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和死亡。经脾静脉入路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入路(P均0.05)。结论门静脉左支、右支及脾静脉入路是可供选择的经皮门静脉插管入路方式。病情允许时,应尽可能采用门静脉左支入路,而避免经脾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6.
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DSA检查的方法,表现及对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5例颈动脉体瘤术前接受DSA检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造影,选择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其中4例进行了Matas试验交叉造影.造影后5例患者均手术切除了肿瘤,其中单纯肿瘤分离切除3例,肿瘤切除加颈动脉修补1例,肿瘤连同颈动脉切除1例.结果 5例肿瘤DSA表现典型,包括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血供丰富,肿瘤部分或完全包绕颈动脉.此外1例椎动脉分支参与肿瘤供血,1例出现动-静脉瘘.颈内动脉造影1例患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艮.Matas试验2例Willis环代偿艮好,1例经2周训练后Willis环开放,1例因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育不良,无法建立有效代偿.结论 颈动脉体瘤具有典型的DSA表现,且在肿瘤对血管侵蚀程度的判断、脑血管发育状况和代偿能力、颈动脉阻断后脑耐受性的评估等方面,DSA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为手术风险的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和栓塞治疗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23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其中造影明确诊断12例进行超选择插管并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分别为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聚乙烯醇微粒。结果23例中15例出现阳性征象,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动脉瘤、肿瘤血管和染色、动脉侵蚀、局部血管痉挛等,12例接受了栓塞治疗,其中10例出血停止,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后次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栓塞3d后复发出血,经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是急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癌化疗栓塞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化疗栓塞(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3 例肝癌患者共1167 次TACE 术后并发肝脓肿的发病率、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并分析肝脓肿形成与糖尿病、Child-Pugh B级肝硬化、门静脉阻塞、胆道梗阻及追加颗粒性栓塞剂栓塞等易感因素的关系.结果 8 例患者TACE 术后共发生9 次肝脓肿.肝脓肿并发症的发病率为0.77%(共1167 次操作).肝脓肿临床表现有肝大、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发病时间为术后9 ~29 d,平均(18 ±9)d.除1 例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死亡外,余7 例肝脓肿患者经及时诊断和积极经皮肝穿置管引流及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χ2 检验结果显示,具有胆道阻塞易感因素的患者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控制组(χ2 =143.848,P <0.001),而糖尿病、门静脉阻塞及追加颗粒性栓塞剂栓塞等易感因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癌TACE 后肝脓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术前胆道梗阻是TACE 并发肝脓肿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造影可以了解深静脉内有无血栓,深静脉瓣膜功能以及交通支功能,对下肢深静脉病变的诊断有极大的帮助。我院1999年至今应用DSA设备对26例患者共32条下肢进行了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现将有关术中、术后的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26例患者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8~79岁,平均477岁。右下肢造影11例,左下肢9例,双下肢6例。具体方法如下:病人取半卧位,对造影侧的下肢采用6号半~8号头皮针穿刺足背浅静脉远端,止血带捆扎踝关节上方,缓慢手推38%泛影葡胺40~80ml,透视下观察深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