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SH)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19 年 1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SH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院时,恢复良好39例,植物生存10例,阵发性出汗6例,阵发性血压增高5例,阵发性皮肤潮红3例;死亡15 例(19.2%)。存活63例随访3个月,与出院时无明显变化。结论 PSH为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脑损伤越重,发生PSH的可能性越大;并发PSH病人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根据临床类型进行积极的针对性治疗,可有效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幸标  顾培元  魏栋  陈功  张寒  李猛  胡卫星 《江苏医药》2013,39(10):1153-1156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合理的术前风险评估、临床分型及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资料。根据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将岩斜区肿瘤进行分型和术前风险评估,并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38例(61%):扩大翼点入路3例,颞下经小脑幕入路8例,乙状窦前入路6例,乙状窦后入路21例。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26例(42%),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结合术前风险评估及肿瘤分型综合考虑。对于术前评估风险大的肿瘤,结合肿瘤分型,应选择相对简单、微创的乙状窦后入路或颞下经小脑幕入路。  相似文献   
3.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和芬太尼对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28例,根据麻醉诱导用药顺序和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五组:Ⅰ组,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25mg/kg、芬太尼3μg/kg,22例;Ⅱ组,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0.25mg/kg、咪唑安定0.05mg/kg,24例;Ⅲ组,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3μg/kg、依托咪酯0.25mg/kg,32例;Ⅳ组,咪唑安定0.08mg/kg、依托咪酯0.25mg/kg、芬太尼3μg/kg,23例;Ⅴ组(对照组),依托咪酯0.25mg/kg、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3μg/kg,27例。在静注依托咪酯后,观察并记录2min内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结果五组肌阵挛阳性率分别为68.18%、41.67%、21.88%、21.74%、59.26%。与Ⅴ组比,Ⅲ、Ⅳ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明显较低(P<0.05),Ⅰ、Ⅱ组肌阵挛阳性率及发生分级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次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诱导可减低依托咪酯引起的肌阵挛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3D-CTA)在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3D-CTA辅助的脑深部肿瘤显微手术病例,评估术前肿瘤的3D重建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肿瘤的术前3D重建图像均能清楚显示病灶部位、大小、轮廓以及邻近血管、骨质,并与术中实际观察一致。27例病例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不变25例,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随访优良22例。结论 3D-CTA能够准确提供肿瘤与邻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影像,并能够任意调整、测量及模拟手术入路,对于脑深部肿瘤选择最佳手术入路、规避术中风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视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脑干桥延部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桥延部肿瘤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入路及并发症等.结果 23例中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4例.胶质瘤15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恶性淋巴瘤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症状加重6例,新增神经系统症状4例,颅内感染1例,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延髓麻痹1例.结论 脑干桥延部肿瘤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恰当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手术操作及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含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的慢病毒,研究DR7基因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扩增DR7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enti6.3-MCS-IRES2-EGFP,构建pLenti6.3-DR7-IRES2-EGFP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重组病毒转染至神经胶质瘤细胞U87,经blasticidin筛选建立稳定表达株,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实验?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研究稳定表达DR7基因对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Lenti6.3-DR7-6 × His-IRES2-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了稳定表达DR7基因的U87-DR7-EGFP细胞株,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稳定表达DR7基因的U87-DR7-EGFP细胞与阴性对照细胞U87-NC-EGFP?U87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细胞周期检测发现U87-DR7-EGFP细胞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多于U87-NC-EGFP?U87细胞:S期的比例分别为(34.73 ± 1.12)%?(24.89 ± 0.93)%?(25.39 ± 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G2/M期分别为(17.35 ± 1.61)%?(11.36 ± 1.50)%?(13.17 ± 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U87-DR7-EGFP细胞愈合能力明显强于U87-NC-EGFP?U87细胞,划痕6 h愈合率分别为:(33.55 ± 2.83)%?(23.50 ± 3.18)%?(22.03 ± 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划痕12 h愈合率分别为(70.50 ± 5.39)%?(53.60 ± 4.67)%?(55.09 ± 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Transwell实验表明,U87-DR7-EGFP细胞的穿膜数量明显多于U87-NC-EGFP?U87细胞,分别为:(543.00 ± 22.94)?(387.00 ± 15.63)?(412.00 ± 20.30)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表达能在体外促进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及侵袭,提示其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