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的病例资料。均经强化MRJ明确诊断.其中局限在Meckel腔内11例,长满Meckel腔稍突向颅后窝5例,长满Meckel腔并经圆孔及卵圆孔突向颅外2例。均采用改良颞下-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18例肿瘤均镜下全切除。病理检查为三叉神经鞘瘤。随访3个月.4年.临床症状消失或不同程度减轻,肿瘤未见复发。结论强化MRI检查是三叉神经鞘瘤可靠的诊断方法。改良颞下-硬膜内入路最微手术是治疗Meckel腔三叉神经鞘瘤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伏隔核损毁术与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损毁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长期疗效。方法从我国7个医疗中心接受过双侧伏隔核毁损术(单靶点)与双侧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毁损术(多靶点)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两组病人中分别随机抽取75名病人,术后第5年回顾性随访研究,比较两组的复吸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靶点组和多靶点组各有62例和60例病人接受并按计划完成随访。两组间复吸率和非特异性副反应的病人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8,P=0.780)。多靶点组特异性副反应的比例与严重程度均高于单靶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8)。结论与立体定向伏隔核单靶点损毁术相比,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损毁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复吸率未降低,但特异性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氯丙嗪对正常成年大鼠自由活动状态下皮层HVSs节律以及面部抽搐的影响.方法 通过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正常大鼠进行皮层脑电和面部肌电长程记录,观察大鼠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皮层HVSs节律个数、持续时间以及HVSs出现期间面部活动及肌电的变化.结果 大鼠清醒静止状态下自发出现HVSs节律,面部偶发抽搐,腹腔注射低剂量氯丙嗪(1.5 mg/kg)和高剂量氯丙嗪(3.0 mg/kg)后均使HVSs节律个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大鼠面部肌肉节律性活动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 氯丙嗪能增强生理状态下出现的HVSs节律及面部抽搐,提示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可能与HVSs节律有关,而多巴胺受体可能参与大鼠皮层HVSs节律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eckel腔(MC)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7例MC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局限在MC内17例,长满MC稍突向后颅窝6例,长满MC并发展到岩斜区2例,长满MC并经圆孔及卵圆孔突向颅外2例;均采用改良的颞下一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1例。病理学检查结果为三叉神经鞘瘤18例,脑膜瘤6例,表皮样囊肿3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症状缓解或消失,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是MC肿瘤诊断首选检查方法,改良的颞下一硬膜内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MC肿瘤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及继发性癫痫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2年2月106例TB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53例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的常规治疗,综合组5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负性情绪及继发性癫痫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4疗程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综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4疗程后抑郁自评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综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随访1个月继发性癫痫发生率1.89%(1/53)低于常规组5.66%(3/53),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综合组随访3个月继发性癫痫发生率3.77%(2/53)低于常规组18.87%(10/53),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调节负性情绪,改善继发性癫痫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与心源性栓塞(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治疗差异。方法 连续回顾性纳入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LAA与CE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IS患者,比较分析两组在临床特点、血管内治疗方式、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患者134例,其中LAA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为42~82(62.65±9.76)岁;CE患者86例,男40例、女46例,年龄为34~87(69.66±12.4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t=-3.371,P均<0.05)。LAA患者高血压病占比高于CE患者[70.8%(34/48)vs 51.2%(44/86),χ2=4.900,P=0.027],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CE患者[13(7,16)分vs 16(13,21)分,Z=-3.603,P<0.001]。采用血管成形术的LAA患者比例为52.1%(25/48),高于CE患者的4.7%(4/86;χ2=38.121,P<0.01)。LAA患者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CE患者[10.4%(5/48)vs 32.6%(28/86),χ2=8.136,P=0.004]。两组在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血管成功再通率以及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率和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AIS患者中,CE患者发病时症状较重,且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高。LAA和CE患者的血管内治疗方式不同,但预后和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2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全部经CT、MRI明确诊断,其中大型(瘤径2.5~4.4 cm)18例、巨大型(4.5 cm)7例。均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20例(80%),大部分切除5例,无死亡。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1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全切病例有4例复发。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斜坡以上尤其是侵及麦氏腔的岩斜区脑膜瘤实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