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血、缺氧、酸中毒。为此,本文观察了42例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ET-1在新生儿窒息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对象;分正常对照组和患儿组。正常对照20名(男8,女12),平均出生日龄4.5天,均为健康足月新生儿。患儿组42例(男22,女20),平均出生日龄4天。均为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全部符合重度窒息诊断标准(1分钟Apgar评分<3分)。其中15例作头颅CT检查,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所有测试对象在产后或入院后24小时内从股静脉采血2ml,置预冷试管中(含10%EDTA-Na_230μl,抑肽酶400IU)混匀,立即离心(4℃,3000转/分,10分钟)。分离所获血浆置-30℃保存,一月内测定完毕。ET-1试剂盒由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三、方法:ET-1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按说明书操作。批内CV3.8%,批间CV6.2%,回收率97.2%~101.3%,数据用(?)±S表示,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理想的血液肿瘤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方法 选择 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14例应用米托蒽醌 (2 0mg/m2 ) 阿糖胞苷 (8g/m2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惠尔血 30 0 μg/d ,从白细胞 <1× 10 9/L开始至采集完成 ) (MAG) ;1例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环磷酰胺 (4 g/m2 ) G -CSF(CG)。用CS -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处理血量约 2 0 0ml/kg ,历时 3~ 4h。直至CD34 细胞数 >4× 10 6/kg为止。 结果  14例用MAG方案者中 ,一次采集即采到CD34 细胞 2× 10 6/kg以上者 11例 (79% ) ,其中 9例 (6 4% ,9/14)达 4× 10 6/kg以上。通过测定采集日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可预测一次采集足量干细胞的可能性 (P <0 .0 0 1)。 2例部分缓解者动员后获完全缓解 ,1例Ph阳性小克隆和 1例AML1/ETO基因在动员后转阴。移植 14例可评价者中 10例存活至今 (3~ 5年 ) ,4例 (Ph 杂白、L2和L3型急淋、急单各 1例 )复发死亡。结论 MAG具有抗瘤和动员双重作用。外周血CD34 细胞数与采集成功与否相关性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支持效果。方法 恶性血液病患者经预处理化疗及干细胞回输后,在骨髓“空虚”期当Hb< 80g/L 时,输注照射的浓缩红细胞;血小板< 20 ×109/L时,输注照射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输注量3 .0 ×1011 。结果 输注血小板悬液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可提高(6 ~26)×109/L,维持时间为1 ~4 天,无1 例因血小板过低致颅内出血。结论 成份输血是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强有力支持,其中血小板输注的数量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予 1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缘allo BMT ,预处理方案髓系白血病为改良BUCY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的髓系白血病以全身照射 (TBI) +环磷酰胺 (CTX)为主的化疗。 13例均采用骁悉 (MMF)、CSA加短程MTX联合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结果 均较顺利完全预处理及移植治疗。移植后 17d(中位时间 )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急性Ⅰ~Ⅲ度 38% ,Ⅲ~Ⅳ度 15 %。随访 2~ 30个月 ,荧光标记STR PCR定量检测 ,75 %患者供体细胞嵌合率(DM) >90 %。 12例非复发状况移植 ,至今存活 9例 ,无白血病生存率 (LFS) 75 %。移植相关死亡率30 %。结论 非亲缘allo BMT能有效地治疗或根治恶性血液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时的T细胞免疫状态。方法 应用RT-PCR扩增14例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cGVHD患者及5名正常供者的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BV24个家族的基因序列,并通过基因扫描的方法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情况、CDR3克隆性质,并计算BV家族的利用率。结果 在移植后6~19个月,所有患者TCRBV家族的利用仍处于不均一状态,检测到部分BV家族缺失,部分家族出现寡克隆、单克隆T细胞增殖。在24个BV家族的表达为6/24~15/24,并且均出现1~5个单克隆家族表达。单克隆及双克隆表达分布在不同的BV家族,未发现共用的BV家族。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cGVHD患者的T细胞免疫存在缺陷。在不同的TCRBV家族出现与cGVHD相关的克隆增殖的T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6.
MDS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变化,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D3和侧向角设门,采用直接免疫三标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RA 17例、RAS 1例、RAEB 14例、RAEB-t 6例)及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细胞上CTLA-4、PD-1、CD25数量和比例变化,并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MDS组CTLA一4、PD I.1、CD25在CD3 4-CD4+表达率分别为2.14%±1.25%(RA 1.51%±0.80%、RAEB/RAEB-t 2.65%±1.33%),1.44%±0.88%(RA 0.93%±0.63%,RAEB/RAEB-t 2.02%±0.76%),3.18%±2.11%(RA 2.80%±1.38%、RAEB/RAEB-t 3.41%±2.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0.12%, 0.09%±0.14%,1.65%±1.14%(P<0.01)。随着疾病进展,负性调控因素CTLA-4、PD-L1、CD25在RAEB/RAEB-t组亦较R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与正常人免疫系统比较,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升高,免疫负调控增强,并在免疫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疾病进展,MDS患者免疫负调控亦相应增强,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从而有助于恶性克隆扩张、逃逸。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和非清髓性干细胞移植(NST)两种移植方式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的形成及转归上的差异,探讨早期供体细胞植入的关键因素。方法 对20例接受allo-BMT和18例NS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干细胞来源、预处理方案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对移植后+7、+14、+21d,+1、+3、+6、+9、+12个月的嵌合体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1)NST组在受体年龄、单个核细胞(MNC)、CD34^+及T细胞数量上均明显高于BMT组,造血重建方面,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恢复时间与BMT组无差别,但血小板恢复明显早于BMT组。(2)NST组患者供体细胞完全嵌合状态(FDC)的建立比BMT组早(1个月vs 3个月),移植后早期(+1个月)FDC比例亦明显高于BMT组(38.9%vs 20%),而混合嵌合状态(M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MT组(61.2% vs 80%),移植1个月后各时间段两组在嵌合体形成上均无显著性差别。(3)氟达拉滨为基础的NST预处理方案与标准预处理方案相比并未延迟供体细胞的植入。(4)NST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MT组(80%vs 50%,P〈0.01),与NST组输入高剂量的CD34^+细胞相关。结论 在供体细胞早期植入和嵌合体形成的过程中,移植物中造血干细胞和T细胞数量至关重要,并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非血缘关系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与单倍型相合供者移植(Hi-HSCT)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URD-HSCT和Hi-HSCT的血液病患者分别为25例和30例,以改良BUCY方案或TBI/CY方案预处理,以环孢素联合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为基础方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部分患者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及CD25单抗.结果 URD-HSCT组均获造血重建,中位随访13个月,3年无病生存率(DFS)(54.1±11.9)%;Hi-HSCT组29例造血重建,中位随访10.3个月,3年DFS(43.1±9.1)%(P=0.13).两组累积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0%(10例)和37.9%(11例)(P>0.05).血液病复发各2例(复发率8.0%和6.0%,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40.0%(10例)和56.7%(17例)(P>0.05),死因依次为重度aGVHD合并感染、重症肺部感染和血液病复发.结论 URD-HSCT及Hi-HSCT均为治疗难治及高危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手段,应个体化选择最适供者,重度aGVHD和继发感染仍需要更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血清VEGF和TRACP-5b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牛长因子(VEGF)、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及骨质破坏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枪测MM患者(MM组)和非MM患者(对照组)血清VEGF与TRACP-5b的水平.结果 MM组血清VEGF、TRACP-5b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M组血清VEGF水平随临床分期增高呈递增趋势(P<0.01);骨损程度评分组问TRACP-5b水平筹异存在显著性(P<0.05);12例经酞咪呱啶酮(沙利度胺)及双磷酸盐治疗后,血清VEGF及TRACP-5b含最明显下降(P<0.01).结论 MM患者血清VEGF、TRACP-5b含量明显高.VEGF与MM病程有关,TRACP-5b水平可反应MM骨损程度;两者似可作为MM治疗后随访病情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NHL患者30例,ELISA法检测血清p53含最,并与20例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 NHL患者血清p53平均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其中合并白血病或骨髓浸润者明显高于未浸润者;临床治疗有效者p53平均浓度明显下降;p5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而与患者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NHL患者血清p53表达水平增高,对疾病的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判断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判断NHL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