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胃癌术中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并应用CEA、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确定胃癌腹膜远处的微转移。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选择南京市鼓楼医院40例术前物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未能发现,术中无肉眼及用手可触及的腹膜远处转移的胃癌病例,行术中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并行HE常规染色和CEA、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有无腹膜远处微转移。结果本组40例胃癌患者中有10例发生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的微转移,均发生在肿瘤侵及胃壁全层或浆膜外者[27.8%(10/36)],其微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肿瘤未侵及胃壁全层或浆膜外者[0(0/4)],P〈0.05。10例中8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均超过6枚,另外2例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为1枚;转移淋巴结数≥7枚时的腹膜微转移发生率[44.4%(8/18)]明显高于转移淋巴结数〈7枚者[16.7%(2/12)],P〈0.05。10例中,有8例为低分化腺癌,2例为中分化腺癌。结论侵及浆膜或浆膜外的胃癌病例,即使在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时未发现远处腹膜转移,术中仍可行直肠子宫(膀胱)陷窝腹膜活检,以发现有无远处腹膜的微转移,为胃癌分期、腹腔内辅助化疗及预测预后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席时富  张凯  陈刚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80-1481,1586
目的探讨人工瓣膜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袢式吻合术后,在Braun式吻合口上方输出端和输人端分别采用间断缝合形成人工瓣膜。结果15例患者中只出现1例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结论人工瓣膜可以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手术简便,安全,是值得推广和探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N支持和腹腔镜治疗乳糜性腹水的作用. 方法:对l例乳糜性腹水的病人,先后应用单纯PN支持4周和PN支持+腹腔镜治疗1周,通过腹腔引流观察腹水引流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体质量和一般营养状况的变化. 结果:在单纯PN支持的过程中,腹水的流出量逐天减少.恢复饮食后.腹水量又逐渐增多,体质量有所增加,血清ALB水平无明显变化.经PN支持+腹腔镜治疗1周后,腹水量明显减少.恢复饮食后,腹水量亦无明显增多,体质量有明显增加;血清ALB水平有明显升高. 结论:应用PN支持和腹腔镜治疗乳糜性腹水,不仅能明显减少腹水量,而且还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相关性感染防治.方法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19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补片相关性感染4例,2例换药后治愈,2例取出补片后治愈.结论 防止疝修补术补片相关性感染关键在于预防,在换药无效的情况下,应尽早取出补片.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输精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凯  席时富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574-1575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输精管的影响。方法:使用巴德公司生产SpomaTex补片进行疝修补,用来保护精索与输精管,并与同期单纯用聚丙烯平片行疝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二者对输精管的影响。结果:用SpomaTex补片与用普通补片行腹股沟疝修补的患者均未发现精索粘连及不育等并发症。结论:近期随访中,未发现精索粘连及不育等并发症,有待于长期各科合作的随访,国外已有聚丙烯补片引起不育的报道,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治疗效果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对添加谷氨酰胺双肽营养支持的患者(2004年1月~2007年12月)与未添加谷氨酰胺双肽的患者(2000年1月~2003年11月)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予以营养支持12天后谷氨酰胺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含谷氨酰胺双肽的肠外营养支持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机体蛋白的合成,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胆囊腺肌增生症是以胆囊粘膜上皮和肌层增生为特征的胆囊疾病。我院1984~1985年诊治2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5例,女15例。年龄39~70岁。病程3月~10年,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疼痛,厌油。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黄疸。19例术前B超检查,9例术前胆道造影。20例胆囊切除病理检查为胆囊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TPN和TEN联合应用治疗12例外科严重创伤、特大手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分析,指出了二者联合应用的优越性,同时对联合应用的具体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中肠镜对小肠血管畸形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并手术确诊的17例小肠血管畸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病人均以反复黑便或血便等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术前均经胃镜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出血;结肠镜检查排除下消化道(结肠及直肠)出血;术前均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诊断小肠血管畸形10例(10/17),不能明确诊断或漏诊7例(7/17).17例病人均行剖腹探查,术中肠镜检查发现点状或片状黏膜血管扩张或出血点,分布于整个小肠,病变最多达18处,最少2处.行点状切除1例,点状+楔形切除7例,点状+肠段切除4例,楔形切除3例,肠段切除2例.手术切除标本行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肠血管畸形.17例病人随访2~4年,平均33个月,无一例发生再出血.结论 术中肠镜检查对小肠血管畸形具有重要价值,可对小肠血管畸形做出准确定性诊断,是诊治小肠血管畸形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7%.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