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梗静点尿激酶致室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50岁。因突发性心前区疼痛 4h于1 999年 1 2月 2 3日由 1 2 0送我院就诊。当时测血压1 2 /8kPa ,心音弱 ,心率 80次 /min ,神志清 ,心电图示急性下壁心肌损伤。CK 71u/L ,GOT 2 9u/L ,HBD74u/L ,LDH 68u/L ,WBC 1 4 .8× 1 0 9/L。建立静脉通路输注尿激酶溶栓。在静点尿激酶 1 0 0万单位 2 0min后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 ,抽搐 ,心电监护示室颤。进行1次电击除颤 ,电压为 360焦耳。除颤后心率 56次 /min ,血压 1 0 7/8kPa ,静脉推注阿托品 1mg ,利多卡因注射液 50mg。 1 0 %G S50 0m…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测定GD病人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膜表面CD30、CD195的表达,探讨GD病人Th1/Th2平衡机制变化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GD病人和4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D病人131 I治疗前及治疗后6mo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膜表面CD195、CD30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和甲状腺功能。结果:(1)GD病人治疗前CD195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30高于健康对照组,CD195/CD30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2)GD病人131I治疗后6mo 34例甲亢缓解。治疗后缓解组CD195上升,CD30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5/CD30上升,较治疗前变化显著(P〈0.01)。结论:(1)GD的发病机理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膜中Th 1/Th 2平衡变化机制有关。(2)GD病人131I治疗缓解组Th细胞膜表面CD195、CD30及其比值的变化有助于更好的研究GD的发生机制及对疾病短期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患者中40%1型糖尿病和5%~10%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起病15~20年发生糖尿病肾病。研究发现高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糖尿病肾病之间存在着明显相关性。UAE也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UAE正常值为30 mg/24h以下,30~300 mg/24 h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大于300 mg/24 h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和成年发病的Bartter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5年17例住院治疗的成人Bartter综合征病例.结果 Bartter综合征发病时平均年龄28.5岁,男女发病比例为8∶ 9.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无力(17/17),发作性四肢软瘫(9/17),多饮、多尿(10/17),夜尿增加(8/17);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17/17),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显示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17/17)升高,尿醛固酮(11/15)升高而血压均正常;血尿电解质检查显示尿钾排出增加,血镁正常(17/17),尿Ca/Cr>0.2(17/17);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旁细胞增生(6/7);单纯补钾或联合消炎痛、氨体舒通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青少年和成年起病的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包括症状较轻、血压正常、低血钾、高尿钾,血镁正常,尿Ca/Cr>0.2,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以行肾脏穿刺活检;本病治疗应补钾、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肌电图异常者占43.5%。约2/3病人有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受累,分别称之为糖尿病神经病变(DPN)和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的常见原因。年龄,吸烟,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糖耐量低减(IGT)是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从正常糖耐量发展为糖尿病的中间过程,在该期患者体内已出现时间不等、程度不等的糖脂代谢紊乱及伴随出现的血管病变。所以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应从干预IGT转归开始。我国著名大庆研究6年中糖耐量低减自然转变为糖尿病者高达67.7%。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我院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IGT患者126例,符合2000年WHO关于IGT诊断标准,餐后2 h或OGTT2 h静脉血浆葡萄糖7.8~11.1 mmol/L,其中男性92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42±8)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年1月至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27例,检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筛查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情况。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总体患病率为18.3%,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及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亚临床甲亢)。其中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占21.65%)及亚临床甲减患病率(占15.15%)较男性差异明显。其中39例新诊断亚临床甲减是之前否认或忽视的病例。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较高,尤以亚临床甲减常见。定期筛查和随访其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症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ACTH非依赖性大结节样肾上腺增生(AIMAH)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AIMAH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1997~2005年收治的7例AIMAH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5例有典型库欣综合征(CS)的临床表现,包括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等;2例以高血压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部分患者有低血钾(43%)和继发性糖尿病(71%).实验室检查血浆ACTH水平低下,皮质醇水平增高或节律紊乱,6例小剂量、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CT检查示双侧肾上腺明显增大,呈结节样改变.2例行单侧肾上腺全切术,4例行双侧切除术,1例在等待手术期间因脑出血死亡.术后5例行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病理示肿瘤多呈黄色或灰黄色弥漫性结节样改变,直径0.3~7.0cm.6例术后随诊至今未复发,未发生Nelson综合征.结论 AIMAH是库欣综合征独特的亚型,有其特有的内分泌、影像及病理改变.治疗以双侧肾上腺切除、分期双侧肾上腺切除或单侧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2岁,1994年因肉眼血尿诊断“右肾透明细胞癌”行右肾癌根治切除术。1999年发现左肾占位,但肾功能正常,未治疗。2006年再次出现肉眼血尿,发现左肾巨大肿物,行左肾动脉栓塞术。术后规律血液透析治疗。2007年5月又行左肾癌根治切除术,术后规律隔日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发现血压升高,最高150/90mmH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Bartter综合征(BarS)和Gitelman综合征(Git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分泌科近28年收治的36例诊断为BarS和GitS患者临床和生化特点。结果36例患者中,BarS组23例,平均年龄(30.6±9.86)岁,发病时平均年龄(28.5±9.58)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1:12。GitS组12例,平均年龄(19.8±3.19)岁,发病时平均年龄(16.5±d.92)岁,男女发病比例为11:1。两组均以双下肢无力,发作性四肢软瘫,多饮、多尿,夜尿增加等症状为主;均表现为血钾降低、尿钾排出增加和代谢性碱中毒;但GitS组血镁和尿钙水平均显著低于BarS(P〈0.05)。BarS组有3例糖尿病,而GitS组则没有。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显示两组患者。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升高、尿醛固酮升高;BarS组7例和GitS组3例患者行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旁细胞增生(6/7vs2/3)、肾间质损害。结论BarS和GitS综合征临床症状和生化改变非常相似,但GitS组男性多见,具有显著的低血镁和低尿钙,而BarS患者可以合并糖尿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