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DSA)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结节(再生结节、退变结节)转变成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超声检查发现肝硬化结节灶的患者作为MR动态随访的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每3个月一次MR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硬化结节信号变化并作对比分析,如MRI提示肝硬化结节癌变则行肝动脉DSA检查.结果 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5~3年,全部病例MR检查均显示肝内再生结节.随访过程中,发现退变结节28例,小肝癌18例.18例小肝癌患者中16例行DSA检查,均有典型的肝动脉供血及肿瘤血管生成,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结论 MRI-DSA联合应用对评价肝硬化结节病灶的演变过程具有肯定的价值,能及时发现小肝癌,为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和介入治疗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4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采用动脉栓塞和/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DSA检查阳性58例(61.7%),其中13例患者造影前曾行核素扫描,有阳性发现11例(84.6%)。42例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获得介入治疗,其中34例行栓塞,止血率为91.2%,复发率为8.8%;动脉灌注血管加压素治疗8例,止血率为75.0%,复发率为25.0%。所有介入治疗患者均未发生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对不明原因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99Tcm-红细胞核素扫描发现出血灶较选择性动脉造影敏感,但定位诊断较差。动脉血管加压素灌注和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梅核气与食道型颈椎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医拟诊为梅核气的中老年患者39例,进行食道钡餐检查、同时,摄颈椎正、侧、双斜位片,对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9例中,食道蚕钡相显示食管后壁(颈4/5、颈5/6、颈6/7椎间隙相对应水平段)有弧形压迹,粘膜无异常改变的31例,占79.4%,同时其颈椎平片上出现颈爱行性变的多种X线征象(颈椎病);无弧形压迹,粘膜有或无异常改变,颈椎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病变的8例,占20.5%,结论中老年患者食道型颈椎病是引起中医核梅气的一种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乙肝肝硬化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在肝硬化病情进展过程中,采用影像学方法准确判断肝硬化结节的恶性变趋势,及早进行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报道1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采用MRI和DSA联合应用的结果,分析肝硬化结节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DSA)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结节(再生结节、退变结节)转变成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超声检查发现肝硬化结节灶的患者作为MR动态随访的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每3个月一次MR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硬化结节信号变化并作对比分析,如MRI提示肝硬化结节癌变则行肝动脉DSA检查.结果 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5~3年,全部病例MR检查均显示肝内再生结节.随访过程中,发现退变结节28例,小肝癌18例.18例小肝癌患者中16例行DSA检查,均有典型的肝动脉供血及肿瘤血管生成,同时给予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结论 MRI-DSA联合应用对评价肝硬化结节病灶的演变过程具有肯定的价值,能及时发现小肝癌,为小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乳腺癌的病理及X线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74例乳腺癌,将X线所见按肿块、钙化、结构紊乱、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增高以及相关征象进行描述。结果:乳腺癌X线表现为肿块者126例(72.4%),钙化110例(63.2%),结构紊乱88例(50.6%),局限性或弥漫性致密影者33例(18.9%),血管增粗、增多者51例(29.3%)。结论:乳腺癌X线特征与病理基础密切相关。通过病理与X线特征对照分析,可准确判断X线特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8.
腰椎椎弓崩裂184例X线平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经皮穿刺胰管引流、胰管支架置入治疗胰腺癌胰管梗阻的介入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影像学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晚期胰腺癌伴胰管梗阻患者,在CT和DSA联合导向下,行经皮胰腺穿刺胰管外引流和支架置入术.结果 4例患者胰管引流及支架置入术均获成功,未出现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术后2例脂肪泻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减轻;4例上腹部疼痛均明显缓解.随访3~10个月,症状持续缓解时间3~7个月,平均4.8个月.结论 经皮胰腺穿刺胰管外引流及支架置入术操作安全,能有效缓解胰腺癌胰管梗阻引起的脂肪泻和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TH胶在经皮经肝穿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2岁。静脉曲张程度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6例。肝功能Child-Pau小分级A级15例,B级5例。采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途径,用TH胶灌注填塞曲张静脉,在拔出导管鞘时用1.2mlTH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结果20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即时闭塞率100%(20/20).肝脏穿刺通道填塞良好,未出现肝包膜严重出血。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术后3d-过性升高,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17例患者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无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无死亡病例。结论TH胶能即时闭塞食管胃底的曲张静脉.治疗和预防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也能够即时填塞肝脏穿刺通道,防止肝包膜下出血.在门静脉高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