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研究分析17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 对17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部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腮腺导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20~29岁,其中以嚼肌区居多,致伤原因以刀砍伤最为常见.涎腺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腮腺导管损伤一般采用导管吻合术可以达到治疗之目的 .结论 腮腺导管损伤通过及时的诊断与正确的治疗,可以较好的恢复腮腺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5岁,4年前出现右侧下颌疼痛不适,口内右侧下颌牙龈处偶有出血,并可见小骨片排出,于外院行"右下颌骨骨髓炎死骨刮除术",术后反复肿胀,抗炎好转,病程反复.1个月前,再次出现右下颌下区肿胀,并逐渐加重,于外院行切开引流,现局部形成瘘道并伴少量脓性分泌物溢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17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对17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部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腮腺导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20~29岁,其中以嚼肌区居多,致伤原因以刀砍伤最为常见。涎腺造影检查可以明确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程度。腮腺导管损伤一般采用导管吻合术可以达到治疗之目的。结论腮腺导管损伤通过及时的诊断与正确的治疗,可以较好的恢复腮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测得骨密度值与种植体旋入扭矩的对应关系在牙种植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患者,共42个上颌后牙受植区,进行种植受区颌骨CT扫描,通过软件测得种植区骨密度值用Hounsfield Units(HU)表示并记录,然后记录种植术中旋入种植体所用扭矩,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U=141.45±36.60,其对应旋入扭矩≤0.25N.m;HU=295.73±75.11,其对应旋入扭矩为介于0.25N.m和0.35N.m之间;HU=530.93±116.48,其对应旋入扭矩≥0.35N.m。二者间相关系数为0.902,呈正相关。结论:术前测量颌骨CT值对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临床资料。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好发30-50岁,男女无性别差异,65.3%发生于导管后段,绝大多数可以通过查体及下颌横断黯片确诊。结果行导管取石术后,临床阻塞症状明显改善,但有复发者。结论对于早期患者行导管取石术辅助腺体按摩及合理使用催涎剂与抗生素,可以有效阻断炎症的发展,但对于反复发作、腺体功能消失者行下颌下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3岁,因“右侧下颌后牙区疼痛10d,颌下区肿痛5d”于2012年10月13日来诊。患者10d出现右下颌后牙区疼痛,锐痛,夜间疼痛加重,可放射至右侧耳颞部,口服头孢克洛、甲硝唑无明显疗效。5d前出现右侧颌下区肿痛,于当地医院静滴头孢哌酮、替硝唑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整合素αVβ6是整合素家族的一员,在上皮细胞表达,通过αVβ6-Fyn-FAK信号途径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基因转录,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影响细胞因子的活化,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深入研究整合素αVβ6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与功能,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口腔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为口腔癌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Kimura病1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即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granuloma,ELG),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而颈部浅表淋巴结、真皮、皮下组织、筋膜及肌肉等的慢性肉芽肿病变[1-2],临床上较易被误诊.现对威海市立医院1986至2008年收治的13例KD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上正确的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核因子κB(NF-κB)、Ki-6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牙源性钙化囊肿(COC)中的表达,探讨COC的增殖活性和侵袭性。方法 根据2005年WHO关于牙源性肿瘤的分类标准,将26例被诊断为COC的病例分为牙源性钙化囊性瘤(calcifying cystic odontogenic tumor,CCOT)、成牙本质影细胞瘤(dentinogenic ghost cell tumor,DGCT)、牙源性影细胞癌(ghost cell odontogenic carcinoma,GCOC)3种病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κB(p65)、Ki-67、MMP-9在COC和10例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 NF-κB主要在肿瘤细胞胞质中表达,偶见胞核表达(核阳性率<1%)。Ki-67在GCO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COT(P<0.001)、DGCT(P<0.05)和成釉细胞瘤(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在肿瘤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GCOC间质细胞MMP-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良性牙源性肿瘤(P<0.05)。结论 NF-κB在COC的恶性转化及侵袭过程中影响较小。GCOC的增殖活性和侵袭性明显高于CCOT和DGCT,GCOC间质中的MMP-9是其高侵袭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以期获得更好的诊疗模式.方法 对19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2.17;平均年龄52.8岁.部位:腮腺15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9例;下颌下腺3例;腭1例.15例行B超检查,主要表现为包膜光滑完整的低回声、均匀的实质性团块,边界清楚,10例病变周围可见血流信号.5例行CT检查,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密度与肌肉组织相近,局部有囊性变;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囊性变部分不强化.病理学检查:实体型9例,梁状型5例,管状型4例,膜性型1例.1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0.5~3.0年,复发1例,为膜性型,未恶变.结论 基底细胞腺瘤为涎腺肿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是其确诊的主要依据,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