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浊、血瘀、气滞。这也衍生出胸痹心痛有痰浊阻络、瘀血阻络、气滞血瘀型。然痰浊、血瘀、气滞三者互化,故痰浊、血瘀、气滞贯穿胸痹心痛的始终。目前临床上胸痹心痛的病机论述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心阳虚、心阴虚。辨证治疗多以益气、养阴、化瘀、活血为主。然在临床有许多病例往往表现为郁热征象,具有相当大的比例,被临床医生忽视。本人从师于于凯成教授学习,同时查阅古医籍后,明了郁热心痛古籍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糖耐量减低(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检查出的158例IGT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中药组、西药组,分别采用健康教育,口服中西药物的方法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指标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组、中药组、西药组受试结束后有效率分别为48.0%、70.3%、75.0%;与健康教育组比较,中药组、西药组有效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96、5.46,P<0.05);中西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1,P> 0.05).结论 中药与西药同样对IGT患者的干预切实有效,且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阐述IGT的病机,认为IGT的病机为禀赋不足、饮食失宜、情志失调、过度劳累所致阴虚、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并以此分别建立益气养阴、补气健脾、祛瘀化痰、滋阴补肾等治则,同时配合针灸推拿进行干预,同时文献报道此中医药于预糖耐量减低方式,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阐述IGT的病机,认为IGT的病机为禀赋不足、饮食失宜、情志失调、过度劳累所致阴虚、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并以此分别建立益气养阴、补气健脾、祛瘀化痰、滋阴补肾等治则,同时配合针灸推拿进行干预,同时文献报道此中医药于预糖耐量减低方式,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活血化瘀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IP)保护机制而实现。方法建立IR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梗死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活性氧。结果中药组、IP组与IR组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与IR组、IP组与IR组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与I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和IP通过抗氧化机制保护缺血心肌,且功效具有相近性;其保护作用可能为通过IP保护机制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人赖以自豪的中医理论体系,目前的中国现实状态辨病论治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现实中的临床实际对辨证论治也充满了质疑。辨病论治是中医固有的理论体系,临床现实是辨病论治无处不在。只有在辨病论治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医药现行的科研模式造病模型才是可行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脉地仙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除假手术组外,大鼠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与通脉地仙高、中、低剂量组,各组灌胃给药,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含量,并观察VEGF、bF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通脉地仙丸各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bFGF、VEGF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P<0.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脉地仙各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bFGF、VEGF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P<0.01,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和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VEGF、bFGF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VEGF、bFGF mRNA表达均上调(P<0.01,P<0.001)。结论通脉地仙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FGF相关,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脉地仙丸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通脉地仙丸作用于心肌缺血的大鼠,观察缺血心肌梗死边缘区的微血管新生情况,初步探讨其心肌保护机制。方法:100只雄性大鼠慢性心肌缺血造模成功后除假手术组外随机分为模型组,通脉地仙高、中、低(6.3,3.15,1.57 g·kg-1)剂量组,阳性药麝香保心丸(0.014 2 g·kg-1)组。灌胃给药6周后观察大鼠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同时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心肌梗死边缘区微血管新生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心肌梗死面积不同程度减小(P<0.05,P<0.01)。②通脉地仙丸对大鼠心肌组织的影响: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且无肿胀现象,心肌间质极少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心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细胞核大小不一,甚至可见局灶性坏死区;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心肌细胞核大小均一,心肌纤维轻度肿胀,排列比较整齐,仍可见不同程度的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浸润;阳性对照组镜下心肌纤维排列基本整齐,轻度肿胀,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③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微血管密度相对增加(P<0.05),通脉地仙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微血管密度增加的趋势(P<0.01),通脉地仙低剂量组MVD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微血管的作用,但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脉地仙丸可以通过促进心梗边缘区微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保护心肌组织和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介绍了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的概念,着重介绍了心肌缺血预适应与细胞凋亡对缺血心肌保护机制的关联性的最新报道。  相似文献   
10.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