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9月,山西省长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1例幼儿内脏利什曼病新发病例。围绕该病例展开了相关的临床个案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儿,2岁,山西省长治市黄碾镇人。临床检查示患儿肝脾肿大,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呈持续性降低,骨髓病理涂片发现利杜体,rK39免疫诊断试条检测示强阳性,确诊为内脏利什曼病。患儿经葡萄糖酸锑钠治疗1个疗程(总剂量为150~200 mg/kg,分6 d注射,1次/d)后,症状明显好转。现场调查该病例所在地区无内脏利什曼病既往病例。居民家中犬和家养动物的数量较多。采用rK39免疫诊断试条对周围人群(17人)及部分家养动物(3只犬、1头羊和1只猫)血样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推测该地区存在内脏利什曼病潜在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2005—2007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流感监测系统是预防控制流感的关键策略和措施之一,也是每年确定流感流行株、推荐疫苗组份、及早发现变异株、对流感疫情预测和预警的基础[1]。山西省于2003年加入了中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监测合作项目,根据要求流感监测方案,于流感流行季节(每年10月1日所在周开始至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感染现状,探索高危人群的暴露情况与感染途径,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现场问卷调查职业暴露人群,用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实验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山西省的职业暴露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暴露方式以加工(44.93%)、喂养+清扫禽舍(21.74%)和喂养+清扫禽舍+捕捉(15.94%)为主;接触病死禽时91.89%的人员采取了防护措施;研究显示山西职业暴露人群H5N1病毒的感染率为0.97%,曾经发生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县与未发生过疫情的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5)。结论山西省禽类职业暴露人群可能存在H5N1隐性感染,并提示无论是否发生过禽间疫情,均需加强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山西省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状况。方法对山西省2014—2018年非职业性CO中毒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探索季节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18年山西省共收到非职业性CO中毒报告6 595起,中毒8 662人、死亡264人。在6 595起报告中,Ⅲ级事件1起,Ⅳ级事件8起;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高峰期间,中毒报告4 729起,中毒人数6 143人,死亡197人。月均中毒人数与平均气温(r=-0.899,P0.001)和最低气温(r=-0.912,P0.001)均呈负相关。结论针对中毒的高发地区与高峰期应做好宣传教育,加强监测预警,防范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2009年3月始发于美国及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迅速在全球扩散。2009年5月10日我国报道了第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后,疫情迅速在全国范围蔓延。2009年6月5日山西省出现首例输入型病例,尔后病例逐渐增多。为总结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特征,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脑膜炎奈瑟菌有13个血清型,我国流行以A群为主,B群次之。为了解我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确定流脑流行的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准确预测、预报流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我们于2005年2月流脑流行季节前按地域分布选取我省大同市南郊区、晋城市城区、临汾市襄汾县、晋中市寿阳县和吕梁市方山县作为调查点,对健康人群带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始于2004年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至今将近10年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在筛查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监测方案曾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但是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还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疾控机构不易操作、无所适从,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例的病毒病原学特性及分布情况,为ARI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381份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ARI病例的呼吸道样本进行了流感病毒(IFV-A、H1、H3、甲型H1N1、B型、C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A、B)、人副流感病毒(HPIV-1~4型)、人冠状病毒(HCoV-229E、OC43、NL63、HKU1型)、人偏肺病毒(hMPV-A、B)、人博卡病毒(HBoV)、呼吸道腺病毒(R-ADV)等7种病毒(共计20个型别)的检测,并对结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381份样本中病毒检测阳性结果有164份,阳性率为43.0%,分别为IFV(22.8%)、RSV(10.8%)、hMPV(3.7%)、HPIV(2.9%)、HCoV(2.6%)、R-ADV(1.8%)、HBoV(0.8%),其中同时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8份,占4.9%。全年中均有病毒感染病例被检出,主要集中在冬春季,IFV、RSV、hMPV阳性率最高月份分别为12月(71.4%)、2月(84.2%)、1月(33.3%)。另外,上呼吸道ARI病例样本323份,病毒阳性率为34.4%,以IFV为主(占76.6%);下呼吸道ARI病例样本58份,病毒阳性率为91.4%,以RSV为主(占75.5%);ARI病例中15岁以下儿童占有较大比例,其中3岁以下患儿的病毒感染率为85.7%。结论 IFV、RSV、hMPV为太原地区2009-2011年ARI病例的主要致病原,并且各病毒随年龄、流行季节中月份、感染部位等不同而有各自的流行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太原市迎泽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对太原市迎泽区2005-2010年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太原市迎泽区2005-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16 551例,平均发病率为560.14/10万,死亡率波动在0.20/10万-0.80/10万。全年均有发病,夏秋季传染病发病较高。10岁以下的人群,占总报告病例数的28.93%,其次是20-50岁的青壮年病例较多,占36.41%。职业分布主要是学生、儿童、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工人和离退人员。结论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知识的宣教工作,切实履行公共卫生的职责;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工作,在流行季节前深入重点场所与重点人群(幼儿园、学校、工矿企业),建立疾病防御体系;积极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实行入园入校检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同时做好查漏补种工作,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疾控与相关部门积极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做好医院性感染的监测与防控,阻断梅毒、艾滋病经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云县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订布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左云县2004~2009年布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左云县累计报告布病25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32.30/10万。布病发病率,2004年为3.53/10万,2005年为0.70/10万,2006年为27.82/10万,2007年为38.76/10万,2008年为34.00/10万,2009年为63.02/10万。251例病人中,农民占90.43%,牧民1.19%,家务待业占1.99%,学生占1.19%,工人占0.39%,干部占1.19%,教师占0.79%,其他占2.83%;男性占78.48%,女性占21.52%;10~14岁占1.19%,15~34岁占9.56%,35~60岁占62.15%,61~82岁占27.09%。2004~2009年累计检测高危人群755人、羊36 008只、牛2 462只,血清布鲁氏菌SAT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6.29%、1.35%、8.25%。2008年12月至2009年5月1起因接生流产羊羔引起的布病暴发疫情,确诊29例病人。[结论]左云县布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人畜布病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