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银屑病为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极易进展为难治性银屑病。刘红霞教授基于王好古“阴证学说”的思想,并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指出新疆地区难治性银屑病患者“本虚”的体质特点,燥、湿、瘀邪气蕴积成毒,本虚伏毒是发病的核心病机,病位在肝脾肾。刘红霞教授将难治性银屑病分为脾虚湿蕴证、脾肾两虚证、上热下寒证,提出健脾解毒、脾肾双补、引火归原、养血润肤的治疗原则,以健脾解毒汤为基础方,并根据病证特点加减用药,强调配合走罐、火疗、中药药浴法等中医外治疗法,内外同治,协同增效,为临床辨治难治性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刘红霞教授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并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以五脏枢轴运动解释聚合性痤疮的成因。刘红霞认为脾胃虚弱为聚合性痤疮发病始动因素,金火滞水木郁,四维气机不畅而化阴火,而湿邪、痰凝、血瘀作为病理产物,相互为患,使病情虚实夹杂,主张补土伏火、四维兼顾的治疗原则,以经典方参苓白术散为主方,根据兼症灵活加减,善用对药,同时根据面部经络分布引经用药,为临床辨治聚合性痤疮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健脾解毒汤调控脾虚湿盛证银屑病大鼠皮肤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ER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低剂量+MAP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中剂量+MAPK抑制剂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MAPK抑制剂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咪喹莫特外涂和大黄配方颗粒剂灌胃方法构建脾虚湿盛证银屑病样皮损复合模型。造模成功后,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碟呤片0.97 mg/kg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32 g/kg、4.64 g/kg、9.26 g/kg健脾解毒汤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ERK抑制剂各组均给予ERK抑制剂U0126腹腔注射和相应剂量的健脾解毒汤灌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MAPK抑制剂各组均给予MAPK抑制剂SB203580腹腔注射和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氧化应激和炎症探讨健脾解毒汤对银屑病脾虚湿盛证大鼠影响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8只6~8周龄,体重180~200 g的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背部除毛后涂抹凡士林,其余各组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62.5 mg,2次/d)及灌胃大黄颗粒剂(10 ml/kg,2次/d),持续10 d构建银屑病脾虚湿盛证模型。造模成功后,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2.32、4.64、9.26 g/kg健脾解毒汤灌胃;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0.97 mg/kg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比较六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组织病理情况、白细胞介素-22(IL-2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比较六组皮损处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红斑、鳞屑、浸润、进食排便情况优于模型组。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PASI低于模型组,且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低于健脾解毒汤低、中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表皮增生及角化不全减轻,表皮突变短,真皮血管扩张减弱。模型组血清SOD活力、GSH及皮肤组织HO-1水平低于空白组,血清MDA、IL-22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健脾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GSH高于模型组,健脾解毒汤中、高剂量组血清SOD活力高于模型组,血清MDA、IL-22低于模型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皮肤组织HO-1高于模型组(P<0.05)。健脾解毒汤中、高剂量组血清SOD活力、GSH水平高于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血清MDA、IL-22水平低于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皮肤组织HO-1高于健脾解毒汤低剂量组(P<0.05)。健脾解毒汤高剂量组血清SOD活力、GSH及皮肤组织HO-1水平高于健脾解毒汤中剂量组,血清MDA低于健脾解毒汤中剂量组(P<0.05)。 结论 健脾解毒汤对银屑病脾虚湿盛证大鼠病变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降低血清中炎症指标,发挥抗感染及抗氧化应激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慢性炎症性特应性疾病。AD发病率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给家庭、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也在逐渐增加。综述特应性皮炎外治进展,旨在遴选恰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肺风粉刺"。利用万方和中国知网中文数据库,检索2010~2018年发表的痤疮中医外治的文献近150篇,发现痤疮的中医外治方法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且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筛选“土茯苓-绵萆薢”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检索文献补充绵萆薢活性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根据类药五原则评估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筛选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绵萆薢有效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得的银屑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靶点,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和Hub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和OmicShare tools对关键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应用分子对接技术对重要成分和重要靶点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系统阐释“土茯苓-绵萆薢”药对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获得“土茯苓-绵萆薢”药对25个潜在活性成分和356个作用靶点,通过与银屑病相关靶点进行映射,获得111个交集靶点。通过构建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获得“土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