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在自然情况下是非常罕见的疾病,发病率约为1/10万,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时,尤其早期确诊宫内妊娠后,往往会忽视异位妊娠的症状及体征,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及宫内妊娠的继续。因此,在宫内妊娠合并一些特殊的临床症状时,要考虑到是否存在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并积极有效的治疗异位妊娠,对有生育要求者还应保护宫内妊娠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自体贮血式输血,n=42)与异体组(异体输血,n=40),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自体、异体输血量,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统计输血并发症。结果 (1)自体组累计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PLT、WBC上升,RBC、Hb、Hct降低,自体组术后Hb、PLT、Hct水平均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出生后1min、5min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及脐动脉血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自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对产妇母婴结局无负面影响,同时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经济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外阴白色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取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S-P)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30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外阴皮肤作为对照组。结果 VE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外阴组织(P〈0.05);bFGF在外阴白色病变LS和SH两型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外阴组织(P〈0.05),在混合型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外阴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降低,提示局部组织神经微血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外阴白色病变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bFGF和CD34在聚焦超声治疗前后的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表达率的变化情况,阐明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外阴白色病变组织、15例经聚焦超声治疗后1个月和8例治疗后3个月外阴白色病变患者病变组织中VEGF、bF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比较三者在治疗前后的阳性细胞表达率。 结果:聚焦超声治疗后VEGF和bF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治疗前(P<0.05);聚焦超声治疗前后CD34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治疗可使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升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外阴白色病变局部组织神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使外阴白色病变组织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6.
一、病例摘要 患者,女,20岁,未婚,无性生活史。主因“周期性下腹痛渐加重2年余,剧烈下腹痛5h”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因车祸致骨盆粉碎性骨折,无生殖道损伤,行骨盆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中未探查盆腔,住院期间查盆腔B超未见异常,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13岁初潮,(5-6/30)d,血量中等,无痛经,术后10d来月经一次,经期10d,经量稍少,无痛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高龄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高龄剖宫产产后出血128例,根据不同药物干预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64例。研究组采用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24 h后临床效果,产后2和24 h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应激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产后24、48和72 h宫底高度,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 h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2和24 h,研究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4 h后,2组血清IL-6、TNF-α和LPO较治疗前降低,GSH-Px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血清IL-6、TNF-α和LPO低于对照组,血清GSH-Px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48和72 h,研究组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观察rsa基因对mbk-2突变型线虫胚胎发育和虫卵孵化的影响,初步探讨mbk-2的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以RNAi技术定向干扰mbk-2突变型线虫rsa基因的表达,并对rsa沉默后线虫的虫卵孵化水平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检测其在线虫生长发育、生殖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与L4440喂养的mbk-2基因突变组相比,rsa-1和rsa-2RNAi细菌处理mbk-2基因突变组虫卵未孵化率显著升高,达到41.8%和49.2%(P<0.05),且rsa-2处理组显著高于rsa-1组(P<0.05);rsa-1和rsa-2 RNAi细菌处理的N2野生型线虫虫卵未孵化率分别为3.9%和5.7%,显著低于rsa-1和rsa-2 RNAi细菌处理的mbk-2突变型线虫(P<0.05)。 rsa-2 RNAi处理mbk-2突变型线虫组,线虫胚胎发育异常显著增加。 结论mbk-2是线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rsa是mbk-2的重要修饰基因,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线虫的胚胎发育和虫卵孵化。  相似文献   
9.
患者,26岁。因妊娠8个月,腹痛21h,阴道见红17h,于2002年7月22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11月18日,停经42d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伴恶心、择食等早孕反应。于停经2个月在当地卫生院做B超提示“双子宫,右侧子宫妊娠,左侧卵巢囊肿”。停经4个月自觉胎动至今。分别于停经4个半月和5个月时两次无诱因突发上腹疼痛,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采用ELLMAM高频电波刀治疗确诊为宫颈重度糜烂的患者228例,观察疗效及主要并发症。结果治愈211例,占93%,显效5例,占2%,无效12例,占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Leep术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