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无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长期血液透析且伴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28例,自身对照,分别先后行RCA方法(A组)、无肝素方法(B组)、低分子肝素方法(C组)抗凝透析.观察三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 A组透析28例,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B组透析28例,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其中3例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提前结束透析;C组透析23例,发生出血或原有出血加重3例.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后的血Ca2+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3-显著升高(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pH值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CA应用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是安全、有效的.无肝素透析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低分子肝素抗凝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军 《临床医学》2008,28(9):86-87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老年尿毒症患者的预后效果及对策.方法 选择56例老年患者和38例非老年患者分组,对比分析两组的长远存活率、死亡原因和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0.01),心血管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透析过程中老年组患者的低血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病等并发症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心血管和感染并发症是提高老年血透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可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门诊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益处,为更好的开展慢性肾脏病门诊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慢性肾脏病管理门诊患者中2015年3月~2017年6月进入透析的39例患者(管理组)及同时期在我科血液净化中心新进入透析的142例患者(非管理组),比较了两组之间的透析通路及进入透析时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共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0.6±15.3)岁,男性111例(占61.3%),进入血液透析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合并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进入血液透析时管理组的血压要优于非管理组[(146.1±14.2)mm Hg对比(160.3±28.8)mm Hg,t=4.297,P0.001],血红蛋白明显高于非管理组[(88.8±17.2)g/L对比(75.5±17.3)g/L,t=-4.253,P0.001],e GFR(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e GFR)高于非管理组[(7.0±2.3)ml/min对比(5.5±3.1)ml/min,t=0.906,P=0.020],血磷[(1.7±0.4)mmol/L对比(2.0±0.6)mmol/L,t=3.486,P=0.010]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 PTH)[(270.7±157.1)pg/ml对比(342.7±286.4)pg/ml,t=2.070,P=0.040]都低于非管理组。启动首次血液透析时,非管理组仅有5例(3.5%)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137例(96.5%)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而管理组有29例(74.4%)患者使用AVF,2例(5.1%)患者使用带隧道带cuff导管,仅有8例(20.5%)患者使用CVC,两组在血管通路比较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10.815,P0.001)。结论透析前的慢性肾脏病门诊管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进入透析时的血压、贫血、肾性骨病的情况,更好的把握患者进入透析的时机。在血管通路方面,大大提高了计划性通路建立的比例,明显降低了临时插管的比例。  相似文献   
4.
巢军  宋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7-1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入院后接受血液灌流(HP)或未接受血液灌流分为灌注组(HP组)38例和非灌注组(非HP组)37例,中毒患者送入本院后均按常规给予洗胃,及阿托品、解磷定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HP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阿托品用量、意识恢复情况、胆碱酯酶活力和中间综合征(IMS)发生率情况。结果:HP组38例全部治愈,发生IMS1例。对照组37例治愈32例,治愈率为86.5%,其中5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中发生中间综合征5例。两组间意识恢复时间、阿托品所需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意识恢复、减少阿托品的总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白蛋白血症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入选86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以血清白蛋白35 g.L-1为界分为血清白蛋白正常组(A组)和血清白蛋白降低组(B组),并设健康对照组(C组),检测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指标。结果:3组间BMI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C组,经F检验,P<0.01;B组脂联素水平低于A组,P<0.01;B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A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0.49,P<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负相关r,=-0.52,P<0.01;腹膜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导致的低白蛋白血症可加重炎症状态,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这可能是该类患者营养不良、慢性炎症、心血管事件综合征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横断面调查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4例,采集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和同期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按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n=50)和左室正常组(n=34),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Spearman秩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影响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结果左室肥厚组尿素清除指数(Kt/V)、血红蛋白、透析龄均低于正常组,收缩压高于左室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提示LVMI与尿素清除指数(Kt /V)呈负相关(r=-0.342,P<0.05),与超滤量、收缩压呈正相关(r =0.291、0.256,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Kt /V、收缩压、超滤量与血液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相关(P<0.05)。 结论Kt /V是左室肥厚的保护因素,高收缩压、高超滤量是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提高透析充分性,控制收缩压及透析间期入液量可能利于减少左室肥厚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腹膜透析患者以血清白蛋白35 g/L为界,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残余肾功能等.随访过程中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RRF).结果 B组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0.48、-0.64,P均<0.05),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RRF均下降,而B组RRF自腹膜透析6个月时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RRF与透析初月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RRF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残余肾功能下降绝对值(△RRF)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1,P<0.05),与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α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0.45、0.58,P均<0.01).结论 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也加速了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膜透析患者54例,血清白蛋白≥35 g/L为A组,血清白蛋白<35 g/L为B组,测定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留取24 h尿量及腹透液,记录总量并检测尿素氮、肌酐.随访观察以上指标和残余肾功能.结果:B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比例高于A组.相关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负相关,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残余肾功能均下降,而B组血清白蛋白自腹膜透析6个月即开始下降,与透析初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A组残余肾功能下降值与透析初月比较也明显下降,但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残余肾功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营养不良导致低水平血清白蛋白是促进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的因素之一,高水平的炎症介质可加速残余肾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长的每日透析(extended daily dialysis, EDD)对患者外周血中万古霉素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择在ICU住院的8例少尿急性肾衰竭并且接受EDD和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EDD治疗时间为8 h,血流量180 ml/min,透析液流量 150 ml/min.EDD治疗开始后采集0,2,4,8 h的血样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8 h的EDD治疗,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平均下降37.0%.最初的4 h EDD清除万古霉素速度(29.0±7.2)%比后4 h(11.8±5.2)%快(P<0.05).结论: EDD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抗感染治疗不足的情况,当EDD治疗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在20~30 μg/ml时,透析结束后应该给予万古霉素补充剂量.同时,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仍然是目前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及调整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注射用速尿(呋塞米)和胃复安(甲氧氯普胺)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