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安图县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调查报道吉林省安图县的肺吸虫病流行情况。对1481人做了皮内试验,其阳性率为19.92%,不同人群皮内试验阳性率的高低,主要与食蛄方法、机会多寡和餐具污染有关.第一中间宿主为黑龙江短沟蜷,尚待调查证实.第二间宿主为东北蝲蛄,感染率颇高(91.81%~100%),该地区狗、猫也有肺吸虫的自然感染,虫种为二倍体型卫氏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2.
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体外杀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复方百部霜对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盖玻片法观察复方百部霜的杀虫作用.实验分3组,即复方百部霜组,霜剂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复方百部霜组螨虫加药4h开始死亡,加药6h时全部死亡.霜剂对照组螨虫存活时间超过24h.结论:复方百部霜具有直接杀螨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敦化市雁鸣湖镇境内淡水鱼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方法]收集当地21种1 810条淡水鱼和315只淡水虾,解剖提取鱼的肌肉和虾的软体组织,压片,显微镜下观察,进行动物试验以确定寄生虫种类.[结果]在当地淡水鱼虾体内未发现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而在大川丁鱼、小川丁鱼及麦穗体内发现有横川后殖吸虫囊蚴的感染,其感染率分别为81.7%,16.1%,3.9%.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对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饮用水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研究其与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的关系.[方法]对延吉市居民饮用水棘阿米巴污染情况及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保存盒和保存液的棘阿米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将103份饮用水和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及保存盒擦拭液接种于有灭活大肠杆菌的无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培养1周,观察棘阿米巴生长情况.[结果]93份角膜接触镜保存盒擦拭液及保存液中有1份(1%)检出棘阿米巴污染,103份饮用水中有41份(40%)检出棘阿米巴污染.[结论]角膜接触镜保存液和保存盒棘阿米巴污染可能与不正确地使用饮用水清洗和保存角膜接触镜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肿瘤或有肝脏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康复期间服用灵子孢子粉、灵芝茶等灵芝类保健品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CB/S1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从棘阿米巴CB/S1提取线粒体DNA用EcoRI酶切,与土壤分离株CJY/S4比较观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地衣红-卡红染色观察棘阿米巴内共生细菌。[结果]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CB/S1线粒体DNARFLP与CJY/S4相比除了额外的片段(extra bands),两个分离株具有相同的片段模式。经地衣红染色观察CB/S1内共生细菌呈黑色、棒状、不规则的分布在胞质内。[结论]额外的片段表明棘阿米巴CB/S1内含有内共生细菌的环状DNA,并且除了内共生细菌的存在棘阿米巴CB/S1与土壤分离株CJY/S4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棘阿米巴分类及发现内共生细菌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皮下裂头蚴病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裂头蚴病是人和多种动物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2003-2004年,本教研室接收4例皮下裂央蚴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1984年黑龙江省鸡东县学模村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情况。调查290人,其中感染者有101人,感染率为34.84%。其中青壮年感染率最高,男女感染率无显著差异。当地朝鲜族居民普遍食生鱼,此为本病感染率较高的主要因素,亦通过食具及手而受感染。第一中间宿主为纹沼螺,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和鲫鱼感染率分别为10.3%、2.4%。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辽宁营口地区人兽共患的一种绦虫病病原形态及其分类研究结果。标本采自辽宁的人体和猪、褐家鼠。依据形态学研究结果,将该虫确认为柯洛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 Baylis,1927)。褐家鼠作为该虫自然保虫宿主系首次记录。该虫在辽宁发现,是迄今最北界的新分布区记录。近60年来对该虫的分类众说不一,文中针对这一现状作了讨论,并修定了属征。  相似文献   
10.
从吉林延边地区土壤中分离的棘阿米巴属CJY/S1和CJY/S2株中提取基因组18S rDNA,PCR扩增、克隆、测序后用分子生物学软件Clustal X进行序列分析,与基因库中已有T1至T12型序列进行比较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Acanthamoeba sp. CJY/S1和CJY/S株的18S rDNA全基因序列分别为2 255 bp和2 252 bp,均属T4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