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靖远县87672名中小学生先天性心脏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靖远县87 672名中小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调查,以了解在校中小学生患病情况.方法:采用询问病史和家族史、心脏听诊、体格检查等方法做初步筛选,对心脏杂音阳性者进一步行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复查以确诊.结果:此次调查筛选出心脏有杂音或可疑杂音者1 912人,经进一步复查确诊为先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白介素-10 (IL-10)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38 例(ACS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组17 例;对照组17 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血清M-CSF水平AMI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高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与UAP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10水平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 UA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病人血清IL-10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1)ACS患者血清M-CSF升高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升高,并且与血清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为抗炎因子的IL-10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05年1月到2007年5月住院的AMI患者130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合并新发RBBB分为AMI不伴发RBBB组及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并随访平均20.8±7.37月,观察各组患者随访期间的预后。结果:AMI伴新发RBBB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AMI而伴新发RBBB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88%,不伴新发RBBB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18%。在AMI新发BBB患者中QRS波宽度<160ms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86%,QRS波宽度≥160ms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随访期间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住院期间,AMI伴新发RBBB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发RBBB,QRS的宽度又会增加其临床心血管事件。因此,AMI伴新发RBBB的患者可从早期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21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ASD介入治疗的术前临床适应症.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应用双盘镍钛记忆合金伞状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ASD)21例.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后2小时及术后48小时封堵器脱落各1例,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外科开胸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行ASD修补术.21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对ASD患者术前适应症准确评估,可以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封堵器的脱落率,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和消融效果。方法经心脏彩超、X线胸片、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后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选择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患者52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37例。右心室室间隔前基底段深部肌层起源1例,左冠状动脉窦内起源4例,右冠状动脉窦内起源1例。左心室心内膜希氏束旁起源1例。左后分支起源5例,左前分支起源1例,邻近二尖瓣环前侧壁起源2例。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1例采用Carto系统标测。射频消融术除1例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外其余均使用温控导管消融。结果手术成功50例,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发3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保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的关系以及血清IGF-1与PCⅢ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6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8例正常人的血清IGF-1、PCⅢ水平.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各项参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单纯高血压(EH)组和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LVMI、IGF-1和PCⅢ差别,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血清IGF-1和PCⅢ与LVMI的相关性.结果 EH组血清IGF-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血清IGF-1显著高于EH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IGF-1与LVMI存在正相关(r=0.640,P<0.01).EH组血清PC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EHLVH组血清PCⅢ显著高于EH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PCⅢ与LVMI存在正相关(r=0.423,P<0.01),但在EH组与EH-LVH组各组中血清IGF-1与PCⅢ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①循环血IGF-1、PCⅢ水平与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LVH密切相关,表明其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②IGF-1与PCⅢ之间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高血压心肌重构中没有相关性,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时,IGF-1、PCⅢ这两种体液因子是独立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可溶性Corin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血浆可溶性Corin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明显降低,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崔文建  刘野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9):147-148
患者男性,47岁,2009年12月31日下午1时,主因“间断胸闷、心前区疼痛1周加重15小时”收住我院。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及饮酒史。既往体健,无其他心肺疾患史。查体:T:36.5℃,P:100次份钟,R:18次份钟,BP110/70mmHg。患者急性痛苦面容,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吸气末湿性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率100次份,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相似文献   
10.
崔文建  徐义先  李栋 《临床荟萃》2011,26(16):1411-141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快速性心律失常。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是心房颤动患者的合理选择,但这一方法并不降低脑卒中危险性,也不能改变房室不同步;而胺碘酮相对其他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心房颤动最有效,但长期应用胺碘酮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