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一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CSEA)下,左旋布比卡因在老年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TURP的老年患者96例,ASAI-Ⅲ级,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两组各以0.5%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7.5mg与脑脊液配制为3ml行蛛网膜下隙一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记录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感觉、运动阻滞消退的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的程度,记录麻醉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提供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下小剂量左旋布比卡因在TULIP的老年病人中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全麻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地佐辛,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镇静效果、镇痛效果、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的Riker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t0、t1、t2、t3、t4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拔管后1、5、10 min与拔管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躁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毕前30 min应用在老年全麻患者中,可以降低苏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A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B超引导下股三角入路隐神经阻滞,对比2组术后镇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术后48 h内,观察组有效按压、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尿潴留、恶心呕吐、下肢肌力降低、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与对照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收肌管内隐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是TKA一种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亲人陪伴对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选取3~8岁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由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全程照顾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亲人陪伴,比较2组患儿全麻苏醒期平均动脉压、脉搏、呼吸变化、EA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在苏醒期平均动脉压、脉搏、呼吸变化,观察组平稳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EA发生率为42.00%,观察组为1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亲人陪伴能降低患儿EA的发生率,可帮助患儿平稳安静地度过麻醉苏醒期,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对麻醉深度调控的意义.方法 择期行LC的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BIS组通过连续监测BIS值及传统的临床监测参数、体征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对照组根据临床监测参数及体征的变化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术中血压、心率、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T1),人工气腹时(T2)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整个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脑电双频指数对提高LC患者的麻醉质量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麻醉与气管内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组(L组)和气管内插管复合硬膜外组(T组),记录麻醉不同时段的HR、MAP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和苏醒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插管即刻、插入后3min、拔除即刻、拔除后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组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L组,且术毕苏醒时间较L组长,L组麻醉并发症较少。结论喉罩通气复合硬膜外麻醉较气管内插管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部手术中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