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的气息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男孩到邮局去邮寄东西。他问邮局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包裹的包装,工作人员拿出了一个纸盒子,男孩说:"这太软了,不经压,有没有木盒子?"工作人员问:"您是要寄贵重物品吧?"男孩连忙说:"是的,是贵重物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9例DCIS、43例DCIS-Mi和42例IDC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和DWI检查。比较3组DWI和MRI-DCE特点。结果:纯DCIS、 DCIS-Mi及IDC的最小ADC值(ADCMin)的中位数分别为1.35(1.33,1.36)、1.25(1.23,1.26)和1.08(1.06,1.12)×10-3mm2/s,呈降低趋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与最小ADC值的差值(ADCDR)的中位数分别为0.13(0.11,0.14)、0.21(0.19,0.24)和0.34(0.31,0.37)×10-3mm2/s,呈增高趋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Min值取1.285×10-3mm2/s是鉴别纯DCIS和DCIS-Mi最佳阈值,取1.175×10-3mm2/s是鉴别DCIS-Mi和IDC最佳阈值;ADCDR值取0.165×10-3mm2/s鉴别纯DCIS和DCIS-Mi最佳阈值,取值0.265×10-3mm2/s是鉴别纯DCIS-Mi和IDC最佳阈值。DCIS-Mi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强化,倾向于节段分布,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簇环状强化,少数肿块样DCIS-Mi常边缘呈毛刺状或不规则,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边缘强化;非肿块样纯DCIS趋向于线样分布,内部强化特点一般较均匀,肿块样DCIS往往边缘清晰,内部强化特点均匀或不均匀;IDC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其边缘和内部强化特点常表现多种形成。结论:DCE-MRI联合DWI有助于鉴别乳腺纯DCIS、DCIS-Mi和IDC,尤其ADCMin、ADCDR、簇环状强化和边缘强化强化对诊断DCIS-Mi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CT灌注成像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恶性分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64例NSCLC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6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肺CT灌注成像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MAPLC)3、自噬基因(Beclin)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v6、钙依赖黏附蛋白(E-cad)和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膜腔冲洗液醛缩酶(ALDO)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和Napsin A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患者肺CT灌注成像参数值与肿瘤恶性分子表达水平的相关联。结果研究组Ⅰ期血容量(BV)值与表面通适性(P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Ⅱ期BV值与PS值显著高于Ⅰ期,Ⅲ期BV值与PS值显著高于Ⅱ期,Ⅳ期BV值与PS值显著高于Ⅲ期(均P<0.05)。研究组未复发56例,复发8例,复发组PS值及BV值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研究组MAPLC3、Beclin1、E-cad阳性率及血清PEDF、DNM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CNA、CD44v6、OCT4阳性率、血清VEGF、胸膜腔冲洗液ALDOA、TTF-1、Napsin 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V值、PS值均和ALODA、TTF-1、Napsin A、VEGF、PCNA、CD44v6、OCT4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EDF、DNMT1、MAPLC3、Beclin1、E-cad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CT灌注成像参数与NSCLC患者肿瘤恶性分子表达水平相关,可为肿瘤分期、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9岁,因"胸骨后疼痛4d"于2012年12月29日收入我院消化科.患者12月24日误食鱼刺,强行吞咽饭团后感胸骨后疼痛明显伴胸闷.4d后由外院转至我院急诊,查胸部CT示:食管中上段条状高密度异物,左侧尖端突破食管壁,紧邻主动脉弓,与主动脉壁分界不清(图1).拟"食管异物"收入消化科.29日凌晨在全麻下行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手术顺利,于食管距门齿26 cm处取出长约5 cm的两端尖锐的鱼刺一根(图2),食管见溃疡灶,表面渗血,无穿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根据CTA影像制作3D打印模型,辅助体外定位预开窗位置,并结合支架束径技术完成腔内修复手术。结果 患者均定位精准并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和死亡病例。自制支架时间(56.00±12.20) min,手术时长(246.80±47.43)min,血管腔内操作时间(84.80±9.62) min,植入支架(3.80±1.03)个。患者术后无感染、出血、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个月,1例患者失访,其余9例患者支架位置良好,分支通畅,病变重塑良好,无内漏。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体外预开窗支架可以精准定位,对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的手术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患者临床获益更佳。  相似文献   
6.
双能量CT(DECT)作为近几年影像学领域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弥补了常规CT在疾病诊断中的部分不足,为疾病诊断、分期及治疗提供了更多影像学依据。本文概述DECT的基本原理、实现途径及近期研究进展,介绍DECT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在一定水平的脉冲电场刺激的作用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生长情况,并与传统静态细胞培养下的细胞作比较,从而探究脉冲电场刺激对细胞的生长率、黏附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构建聚己内酯(PCL)纳米纤维支架,将人内皮祖细胞接种于已缝有PCL的电刺激反应器上,按照0V、1V、2V、4V的电压分组,分别反应1h、2h,采用HE切片、电镜、MTT等方法,观察细胞在PCL上的黏附情况及细胞活力。结果通过脉冲电场刺激的方法,细胞黏附效率得以进一步提高,与传统静态培养下的细胞相比,经过脉冲电场刺激的细胞更易在PCL支架表面黏附与生长,而50Hz,2V/cm的条件即是诱导细胞黏附的最佳环境条件。结论脉冲电场刺激的应用在组织工程学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CT影像特点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64排螺旋CT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临床分期、CT分期,评估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T_1期66例,T_2期22例,T_(3a)期32例,T_(3b)期16例,T_(3c)期4例,T_4期6例,T分期诊断正确率达95.89%;N_0期98例,N_1期32例,N_2期17例,N分期诊断正确率为95.89%;肿瘤转移性评判中,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M分期诊断正确率达100.00%;T_1、T_2期患者远期生存率较T_3、T_4期患者高。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早期CT诊断有助于了解其临床分期、分型及表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49~ 87岁,平均65岁.对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Fontaine分级患者间一期通畅率的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因素等.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4例(94.4%)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随访24.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2.2%,辅助一期通畅率为83.3%,二期通畅率为94.4%.生存分析显示FontaineⅡ级患者一期通畅率明显高于Ⅲ、Ⅳ级患者(P =0.041、0.012).Cox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动脉内膜剥脱+补片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髂股动脉闭塞症的有效方法,随访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