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用自制的鼠尾胶原联合胰酶消化法原代培养SD新生大鼠耳蜗螺旋神经元。方法采用出生3 d内的SD大鼠,取螺旋神经节组织,通过胰酶消化后在自制鼠尾胶原包被的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应用神经微丝蛋白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获得的螺旋神经元细胞在体外能较快地贴壁,可以存活、生长,细胞形态良好。结论自制鼠尾胶原联合胰酶消化的培养方法可获得良好状态的螺旋神经元细胞,为原代培养螺旋神经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两年本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6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142耳,其中:细菌培养146耳(培养出150例菌株,混合感染10耳,均为两种致病菌,无细菌生长6耳);真菌培养10耳(培养出6株白假丝酵母菌,无真菌生长4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菌球57株(34.34%),铜绿假单胞菌35株(21.08%),变形杆菌15株(9.03%),大肠埃希菌9株(5.42%),肺炎克雷伯菌8株(4.82%)和表皮葡萄球菌7株(4.22%)等。敏感药物(主要依据细菌检出率的前4种菌株的药敏试验)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定期、系统监测当地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细菌耐药动态和流行动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矫正术失败再次手术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跳台反射法耳鸣动物行为学模型,探讨水杨酸致大鼠耳鸣的主要产生部位。方法 4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两组动物分别建立跳台反射行为学模型后,实验组经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完成耳鸣动物造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的实验组动物行双侧听神经切断术后,再次腹腔注射水杨酸钠,通过动物跳台反射行为测试再次判断实验组动物是否仍有耳鸣产生;对照组动物不行双侧听神经切断术,其余实验步骤同实验组;比较两组动物平均每10次刺激间隔期出现假阳性反应的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双侧听神经切断、注射水杨酸钠2小时后,在无声音刺激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出现跳台动作频数明显减少,平均每10次刺激间隔期出现的假阳性反应为1.59±0.12次,与对照组(2.69±0.78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听神经切断术后水杨酸钠注射不能使大鼠产生耳鸣,说明听觉外周是水杨酸导致大鼠产生耳鸣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矫正术分为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失败的病例需再次手术。而鼻中隔二次甚至三次手术的难度很大,并发症(主要是鼻中隔穿孔)发生的几率也更高,最近做了10例这样的手术,术后效果满意,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0例病人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8~43岁,病程2~18年,鼻中隔手术次数除1例为2次外,其余为1次,主要症状均为一侧鼻塞,1例伴有头痛,上次手术与最后这次手术的间隔时间1.5~10年。术前检查鼻中隔偏曲致鼻瓣区狭窄7例,另外3例为前次手术矫正不完全。 手术方法:将鼻中隔粘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镁对大鼠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防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低镁组100 mg/kg,适量镁组507 mg/kg及高镁组1 000 mg/kg,采用对喂法(pair-fed)喂养镁含量不同的人工半合成饲料,20 d后将大鼠暴露于强度为105 dB SPL,中心频率为4 kHz的倍频程噪声3 h后,检查其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结果 ABR阈移低镁组为14.2±1.7,适量镁组为24.3±3.1,高镁组为4.6±1.7,3组间阈移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DPOAE在噪声暴露前后幅值改变分别为低镁组19.0±3.8~20.0±4.5 dB,适量镁组12.0±3.0~14.5±3.5dB,高镁组3.5±0.8~4.0±1.0 dB,3组间幅值改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适量镁能降低大鼠对噪声暴露后的敏感性,对噪声性听力损失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rhEGF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r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门诊就诊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23例患者,随机的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即常规治疗方法、贴膜法、应用rhEGF喷剂法、贴膜和rhEGF喷剂联合应用法),定期观察鼓膜愈合情况、瘢痕的轻重,记录鼓膜完全愈合的时间,按鼓膜穿孔的大、中、小,分3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小穿孔4种治疗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愈合时间,P>0.05),对中等穿孔,传统组、贴膜组与rhEGF组、贴膜 rhEGF组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大穿孔,传统组、贴膜组、贴膜 rhEGF组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鼓膜穿孔中的中等穿孔和大穿孔应用rhEGF或rhEGF与贴膜联合应用,可以显著地缩短愈合时间,并减轻鼓膜瘢痕,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声门上型喉癌患者两期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处理声门上型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6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在切除原发灶同时 ,将术前诊断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 33例进行同期双侧颈清扫术 (同期清扫组 ) ;一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43例行一侧颈清扫术 ,随诊中发现对侧转移再行 2期对侧颈清扫术 (分期清扫组 )。结果 :同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81.5 % (2 2 / 2 7) ,5年生存率 6 1.5 % (16 / 2 6 ) ;1例术后当天死于脑压增高。分期清扫组 3年生存率为 6 9.2 % (2 7/ 39) ,5年生存率 2 7.8% (10 / 36 ) ;1例术后当天呼吸道梗阻死亡。结论 :声门上型喉癌双侧颈转移淋巴结同期清扫术 ,比双侧分期清扫术期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术中尽可能保留双侧颈内静脉 ,必要时行血管吻合重建颈内静脉 ,能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后健侧耳DPOAE幅值增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给单侧聋耳配戴助听器后对健侧耳影响的客观观察,探讨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的必要性。方法:对27例单侧耳聋对侧耳听阈正常的患者进行患耳配戴助听器前后的耳声发射检测。首诊分别行纯音听阈和健耳DPOAE检测,根据患侧听力损失程度分中、重度两组,之后为其配戴及调试助听器,并在一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后再行耳声发射检测。对照组13例单侧耳聋发病时对侧耳听力正常,首诊行双耳纯音听阈测试和对侧耳耳声发射检测,但未配 戴助听器。结果:中度耳聋组19耳健侧DPOAE幅值较低,仅有4耳尚在正常范围的低值内,另外15耳低于正常范围。为其配戴助听器后行耳声发射的动态观察,发现DPOAE幅值较配戴助听器前明显提高,其中三个月后幅值提高最明显。六个月后的平均幅值为8.4dB SPL/500Hz、11.2dB SPL/1kHz、10.4dB SPL/2kHz,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DPOAE I/O示非线性机制较好,重度聋组8耳DPOAE幅值低于正常范围,配戴助听器后5耳DPOAE幅值提高较小,t检验与配戴助听器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3耳未见明显改善。对照组13例分别在首次就诊及半年后行纯音听力测试及耳声发射检查,原健耳纯音听阈逐渐升高,为33-55dB HL,未引出DPOAE及DPOAE I/O函数曲线。结论:单侧耳聋配戴助听器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听力损失的对侧耳听阈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单侧耳聋久之如不及时进行 康复干预,必将导致健侧耳功能失代偿而使该耳听阈升高。  相似文献   
10.
便携式组织点样仪在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组织芯片(tissue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mafray TMA),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标准化和高通量的组织学样本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由于组织阵列仪价格昂贵,我们尝试自己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完成“便携式组织点样仪和磁性平台组织点样仪”2项发明。现将其在肿瘤组织学研究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