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探求更好的血糖控制达标方案。方法 将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的120例初诊肥胖2型DM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合并酮症19例作为A组,其余随机分为B组和C组(对照组)。A、B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同C组一样进入研究,观察随访2年时三组血糖达标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和治疗方案。结果 随访2年时,三组间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有显著性差异,C组与A、B组和自身1年时比较HOMA-IS显著降低,但与初诊时无显著性差异,A、B组满1年时仍保持胰岛素分泌功能。A组和B组以食疗和运动疗法以及加二甲双胍治疗为主占78.2%;C组68.6%的患者需加磺脲类药物治疗,11.8%需要胰岛素治疗。结论 2型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恢复和保持胰岛β细胞功能起到一定作用,2年内多数患者以基础治疗和二甲双胍治疗为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各种血脂成分的关系。方法 检测6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Ⅰ组)和60例正常人(Ⅱ组)空腹及OGTT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Ⅰ组较Ⅱ组TG、LOL-C显著升高,HDL-C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降低,TC无明显改变。结论 高TG、高LDL-C和低HDL-C存在于伴胰岛素抵抗的老年Ⅱ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指数结合低HDL-C及高TG可作为老年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NKH)死亡率约 1 0 %~1 7% [1 ] ,但 NKH昏迷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开始治疗 72 h以内的早期死亡最常见原因包括脓毒血症、进行性休克和合并其它基础疾病 (如脑卒中 ) ;一般认为晚期死亡率较低 ,死亡原因除血栓栓塞继发性出血外 ,主要与治疗影响有关。本文就我院收治的 NKH昏迷晚期死亡 9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NKH昏迷 9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开始治疗 72 h后死亡 ,临床情况见表 1。例 1~ 5患者一直存在意识障碍 ,呈嗜睡或浅昏迷状态 ,其中例 1~ 3在开始治疗 3~ 5 d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根据…  相似文献   
5.
Graves病合并中线恶网一例报道高冠起崇相义王圣祥张怀国患者女,30岁,住院号38269。多食、消瘦、乏力、心慌及反复咽痛发热半年。体检:T38.2℃,P142次/分,Bp18/8kPa,声音嘶哑、表情亢奋、双眼球略突出;咽部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灰白色...  相似文献   
6.
对象糖尿病(DM)采用1999年WHO诊断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分期采用全国眼底病会议(1985年)标准.66例早期DR病人随机分为尼莫同治疗组及传统疗法对照组.治疗前先行基础治疗,如血糖控制达标、处理高血压、纠正贫血等.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DM)主要的致病机制之一。2002年以来,我们对初发2型DM患者检测血浆抵抗素(R)水平,并与单纯肥胖人群比较,以探讨R在2型DM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临床资料:根据1998年WHO新的DM诊断标准,选择初发未经治疗的2型DM患者60例,按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将入选患者分组。A组30例(BMI<25),年龄(43.6±6.9)岁;B组30例(BMI≥25),年龄(44.8±7.1)岁。对照组C组为BMI≥25的单纯肥胖者30例,年龄(41.2±7.8)岁,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相似文献   
8.
1985~1989年对我院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90例中,80例有糖尿病病史0.5~32年不等,10例无糖尿病史,因意识障碍入院,全部病人均住院治疗。入院前查血糖均13.9mmol/L以上,尿糖、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方法,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后续治疗方法的影响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6mmol/L的初诊肥胖2型DM患者120例,将其中合并酮症者19例作为A组,其余患者随机分为B组和C组(对照组).A组和B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C组应用二甲双胍或/和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待其血糖控制达标之后,3组患者开始进入研究(后期治疗),并随访30个月,比较其治疗方案和观察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非药物治疗和需加二甲双胍治疗者:随访12个月时,A、B、C组分别为94.7%、90%、43.2%;随访24个月时,A、B、C组分别为73.7%、82.0%、19.6%;随访30个月时,A、B、C组分别为63.1%、74.0%、17.6%;3组各随访时间患者的构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随时间的延长,C组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A、B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DM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恢复和保持胰岛β细胞功能起到一定作用,30个月内大多数患者治疗可以非药物治疗和二甲双胍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