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治疗重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使用YA型电针痉挛治疗仪 ,对 64例重性抑郁症患者进行连续两次发作 (试验组 )和单次发作 (对照组 )治疗 ,采用HAMD抑郁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临床显效率为 82 3 % ,对照组为 60 0 % ,试验组的疗效显著性地优于对照组 (χ2 =3 94,P <0 0 5 )。HAMD抑郁量表评定 :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均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分均值有显著差异 (t=5 .10 8,P <0 0 1) ;两组 4次发作治疗后总分均值比较试验组显效快于对照组 ;试验组的绝望感、认知障碍、迟滞因子分均值减低比对照组更明显 (P <0 0 1)。结论 改良电针痉挛连续两次发作疗法见效快、疗效好 ,无明显副作用 ,是治疗重性抑郁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150万人群自杀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区150万人群自杀情况调查分析刘建伯,罗启芬,张宏卫,屈永才,刘广忠自杀是畜意危及生命的自残行为。在大多数欧洲国家自杀是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我国有系统调查资料较少。为了研究自杀规律,以防止这一自残行为的发生,我们对陕北地区八个县市150万人群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SA对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血管形态和代偿侧支循环评价价值。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患者100例,均接受DSA检查,观察后循环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数量。并观察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中78例(78.0%)检查动脉狭窄,共检出狭窄220处。其中35例(70.0%)TIA患者存在动脉狭窄,共89处;43例(86.0%)后循环梗死患者存在动脉狭窄,共131处。2组动脉狭窄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狭窄以椎动脉起始段最多,其次为椎动脉V5段、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后交通动脉开放患者32例,甲状颈干增粗24例,脉络膜前动脉增粗15例,颈外动脉软脑膜吻合支15例,颈深动脉肌支增粗12例。结论 DSA可清晰显示后循环缺血动脉病变情况,并可对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及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张量成像(DTI)相关参数的变化,探讨血清MBP联合MRS、DTI预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01—2019-02期间收治的119例ACMP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脑病分为DEACMP组和痊愈组。另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MBP水平;并进行MRS和DTI检查,计算并记录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磷酸肌酸)(NAA/Cr)、胆碱化合物/(肌酸/磷酸肌酸)(Cho/Cr)、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等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对ACMP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MBP、NAA/Cr、Cho/Cr和FA单独预测DEACMP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29(0.580,0.822)、0.632(0.576,0.803)、0.601(0.554,0.766)、0.627(0.581,0.794),各自cut-off值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44.8%、51.3%、42.9%和48.7%,特异度分别为85.6%、90.7%、88.4%和84.2%。血清MBP加NAA/Cr加Cho/Cr加FA联合预测因子AUC为0.718(0.636,0.883),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5%和91.2%。结论:血清MBP、NAA/Cr、Cho/Cr和FA对于ACMP患者发生DEACMP均有预测价值,但联合预测因子的预测价值要优于任意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5.
脑白质高信号(WMH)是脑小血管病(CSVD)脑组织慢性低灌注的一个影像学表现,与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共同组成CSVD.目前国内大多聚焦于CSVD与认知及情感功能之间的研究,对CSVD所引起的步态障碍显得相对认识不足,而与WMH相关的步态障碍增加了CSVD患者的伤残率及病死率.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WMH与步态障碍之间的关联性、病理生理学机制、评价方法、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将来临床诊断及其干预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无痉挛电针休克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7年7月至1988年3月,对住院的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无痉挛电针休克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入组43例系住院患者,完成研究者34例,9例脱落(呼吸不良者2例;家属不同意单纯用电针休克治疗者3例;感冒发热2例;家属要求出院者1例;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仅次心脏病和癌症。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已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果抢救和治疗及时、合理,患者预后会较好。近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深入研究及临床运用,溶栓治疗的广泛推广应用,以及后期康复治疗干预,使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现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崔炜  屈永才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12):2332-2336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替格瑞洛联合胞磷胆碱组(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组(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0.5 g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同时口服替格瑞洛片,90 mg/次,2次/d。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注射液,0.5 g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同时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5 g加入到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oCA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IL-6水平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认知功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范畴,和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扩大的周围间隙、脑萎缩共同组成CSVD[1]。CMBs是一种影像学概念,是脑部微小血管(200μm)病变所致的血液微量渗漏、含铁血黄素沉积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CMBs的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CMBs部位及数量与认知障碍、CMBs与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高危人群的认知衰退及情感变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2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6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预测脑梗死疾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总干的内膜中层厚度(CCA-IMT)、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BIMT)及脑梗死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RI和颈总动脉的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动脉ED、SR和颈总动脉PS、ED及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SR与颈内动脉IMT呈负相关,颈总动脉SR与颈总动脉IMT及颈总动脉分叉部IMT呈负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IMT、硬化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脑梗死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