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糖尿病大鼠蛋白尿与肾脏病理及nephri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蛋白尿的排泄量与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裂孔蛋白nephri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NCn=20)、糖尿病组(DMn=20),DM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5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NC组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0周、4周8、周、12周动态监测大鼠尿白蛋白排泄量、肾重/体重指数(KW/BW),肌酐清除率(Ccr)等。取不同时期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分别行常规病理检查和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nephrin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尿白蛋白、肌酐清除率逐渐增加,肾重/体重指数增高,并且白蛋白尿早于肾功能的改变,光镜显示DM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随着病理改变加重,肾组织内nephrin蛋白表达开始降低,在12周时最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出现白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早期指标,随着尿蛋白的增多,肾脏病理改变加重且nephrin蛋白表达降低,提示nephrin蛋白参与糖尿病大鼠蛋白尿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及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2至2021-05经病理证实的5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CT资料,评价CT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率。分析其中31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胆管受累范围、肝叶萎缩、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CT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CT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率为89.5%;CT评估胆管受累范围、肝叶萎缩、肝动脉侵犯、门静脉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0.0%、100.0%、75.0%、83.3% 和69.2%,特异度为90.5%、100.0%、91.3%、94.7% 和83.3%,准确率为83.9%、100.0%、87.1%、90.3% 和77.4%,与手术一致性分析的Kappa值分别为0.62、1、0.66、0.79和0.53。CT评估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Kappa值为0.68,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2.3%,准确率为83.9%。结论 CT是诊断Bismuth-Corlette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和评估其可切除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日渐增加,而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升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老年人血液净化治疗的开展,影响了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分析近年来我国老年终末期肾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 ,求证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与糖尿病组 ,用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8周后检测两组大鼠血糖、血脂、尿蛋白、肾重 体重等各指标的变化以及肾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 ,Zn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 Px)的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糖尿病组血糖、血脂、尿蛋白、肾重 体重等指标明显增高 ,肾皮质MDA含量亦增加 ,而肾脏抗氧化酶的活性则降低。结论 糖尿病大鼠肾脏存在氧化应激反应 ,肾组织抗氧化酶缺乏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本Aloka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97例CK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 97例CKD患者中,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增厚者32例(33.0%),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5例(15.5%).IMT增厚的患者中有1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3/32,40.6%),IMT正常者中有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65,3.08%),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颈动脉斑块患者中有11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1/15,73.3%),无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只有4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4/82,4.88%),两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D发生和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者比较,年龄、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及清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酰甘油、肾小球滤过率、C反应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应用超声技术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形成情况,能够早期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出血倾向是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鼻衄、皮下瘀斑、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加重病情的发展,也是终末期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CRF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进一步阐明CRF患者易并发出血倾向的机制,为CRF患者临床长期治疗及预防出血倾向的并发症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春新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其早期特征是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导致的肾脏肥大、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从而产生蛋白尿.而蛋白尿的产生与足突裂孔蛋白(neprin)表达减少有关.长春新碱(VCR)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能抑制细胞的增殖,主要治疗肿瘤,也有报道治疗肾病综合征,能够减轻蛋白尿,但机制不明确.我们研究VCR对早期DN大鼠的疗效并探讨有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蛋白尿在人群中筛检发生率为1%~9%.指每天成人排泄蛋白质超过150mg,未满10岁者超过100mg或140mg/m2体表面积.有意义的蛋白尿是指成人每天超过300mg.蛋白尿是肾脏疾病最为常见的表现,其形成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