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徐州市流动人口就医选择情况,为提高流动人口就医率、促进其合理就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20名徐州市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安德森模型,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徐州市流动人口患病就医和就医机构选择的因素。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668份,徐州市流动人口患病就医率为27.25%,基层就诊率为60.44%。男性、服务业人员、流动时间短、省内流动、有商业医保、距离基层医疗机构近、1年内基层就诊过的流动人口患病后更倾向于就医(P<0.05);未婚、流动时间短、距离医院远、1年内基层就诊过、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基层就诊(P<0.05)。结论:徐州市流动人口就医率低,基层就诊率仍待提高。建议多方施策,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和就医可及性,加强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引导流动人口合理就医,助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实证研究验证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在门诊志愿服务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病人满意度和需求,提出门诊服务改善措施及合理化方案。方法:采取SERVQUAL评价法,随机抽取2019年6月徐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服务质量的期望和感知问卷调查,运用SPSS23.0分析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人对门诊志愿服务工作的期望值高于感知值。在医疗服务工作质量的感知和期望中,对可靠性的评价最高,对移情性的评价最低;与其他亲友居住病人的保证性差距与其他家庭状态(与配偶居住、独居和与子女居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子女居住的病人的可靠性差距与其他家庭状态(与配偶居住、独居、与其他亲友居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门诊志愿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可以为医院相关管理部门找到志愿服务工作质量问题之所在,并为门诊服务管理者制定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的贡献程度,为引导居民合理就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建立Anderson卫生服务利用模型,运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和Shapley值分解。结果 23359名调查对象中,14298名(61.21%)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文化程度低、农村、年工作收入低、参保新农合、认为看病点诊疗水平一般或差、健康状况好、半年内未确诊慢性病、一年内未因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低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P<0.05)。Shapley值分解结果显示,Anderson模型各维度对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解释贡献率依次为使能资源(49.57%)、倾向特征(27.18%)、需求因素(23.25%),影响较大的变量是文化程度(25.50%)、居住地(15.13%)和医疗保险类型(13.47%)等。结论 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使能资源维度解释力度最大,影响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梳理我国基层首诊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推动后续研究和基层首诊有效实施。方法 以“基层首诊”or“社区首诊”or“社区卫生服务&首诊”or“乡镇卫生院&首诊”or“村卫生室&首诊”为主题词,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CSSCI、核心期刊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用CiteSpace软件对高频作者及机构、高频关键词及其聚类、突现词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1997—2020年发表的326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合作网络相对分散;研究经历了起步研究(1997—2005年)、实施研究(2006—2015年)和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研究(2016—2020年)三个阶段,研究关注点从基层首诊的实施基础到实施,再到综合体系运行;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首诊服务要素、实行效果评价和分级诊疗相关研究。结论 基层首诊研究逐步深入,应加强跨区域、跨机构的合力研究,医联体治理、签约服务个性化、医保支付改革、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医康养服务能力、社会办医助力基层服务体系等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空巢老人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形成合理就医秩序和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建议参考。方法 基于Anderson模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建立影响空巢老人身体不适是否就医、日常就医机构选择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 647名空巢老人中,两周身体不适率为40.95%,其中就医率为86.81%;日常患病后基层就诊率65.8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医疗保险(OR无 = 0.383)、子女照料频率高(OR几乎每天 = 11.309,OR经常 = 2.282,OR偶尔 = 1.837)、自评健康状况差(OR差 = 2.157)、有慢性病者(OR无 = 0.748)两周不适就医率更高(P<0.05);倾向基层就诊者为文化水平低(OR初中 = 0.623,OR高中/中专 = 0.604,OR大专及以上 = 0.146)、农村(OR城市 = 0.550)、自评健康状况好(OR差 = 0.721)、半年内健康无变化(OR无 = 1.290)、无慢性病(OR无 = 1.096)的空巢老人(P<0.05),认为看病点水平一般或差(OR一般 = 1.548,OR差 = 2.190)。结论 空巢老人就医意识和基层就诊率较高,健康状况水平、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子女照料频率对空巢老人就医行为影响较大。应加强对空巢老人日常保健和就医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鼓励子女定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发展社区互助养老,提高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社会经济地位异质性视角,探究居民首诊选择的影响因素,推动基层首诊精准落实。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依据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划分社会经济地位,利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探究居民基层首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居民患病就医率为41.45%,高、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居民基层首诊率分别为28.83%、47.66%、62.95%,居民患病就医率、基层首诊率随社会经济地位上升而下降。结论:居民就医率、基层首诊率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质量、性价比、成本和可及性分别为高、中、低社会经济地位居民基层首诊的关注点,对此应差异化施策,以提升基层首诊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