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保强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8):1842-1843
头皮切口缝合的好坏影响切口愈合。甚至影响到手术并发症的高低,常规的外科缝合方法存在诸多缺陷,如切口瘢痕增生、皮下线头露出、皮肤感染、皮下线结造成切口长期疼痛、住院时间延长。切口愈合后留有“蜈蚣状”伤痕。极大地影响了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颅内压监测、脑灌注压在丘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监测组)在保证脑灌注压(CPP)9.23~12KPA条件下持续颅内(ICP)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在保持ICP0.8~2KPA情况下,丘脑出血脑室铸型出血行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98例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对照组),持续血压监测,控制血压于发病前水平或低于入院水平20%,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评价在保证脑灌注压条件下颅内压监测在丘脑出血救治中应用价值。结果监测组死亡率5.6%(9/161)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8.3%(1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保证脑灌注压、颅内压监测下血压控制可改善丘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立定向手术对有明显肢体瘫痪的小量幕上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出血量10~30 ml伴有明显偏瘫等神经功能受损的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定向组50例,在出血6~72 h内进行CT导向下的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术后以每天尿激酶2~3万单位血肿腔注入,并早期行高压氧舱治疗及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立体定向手术颅内血肿基本消失,再出血开颅2例,无死亡患者。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良好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ADL 1~2级66.0%)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3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血量10~30 ml的小量幕上脑出血于发病后6~72 h内应用立体定向手术和术后尿激酶溶解冲洗、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开颅手术清洁切口感染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性地调查了我科近5年331例清洁切口开颅手术,其中31例发生切口感染。总感染率为9.4%。在本文分析统计的11项危险因素中,术后脑室外引流、手术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以及患者年龄大于60岁,这三项因素均可明显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再次手术、术前过早备皮和术前待床日超过7天是导致伤口感染率增高的可能因素。术中暴露副鼻窦等其余5项因素与伤口感染的发生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70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5例。EP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检测并且比较2组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7、14、21、28、35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神经功能、利用DWI技术测量的脑血管痉挛后脑缺血面积。检测并且比较2组患者术后1、4、7、10、14 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EPO组治疗后21、28、35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治疗后7、10、14 d血清NSE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能降低NIHSS评分,增加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通过降低血清NSE及IL-6水平等多种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尹保强 《中国美容医学》2014,(13):1048-1049
目的:探讨美容扩张器在头皮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美容水扩张器的原理,先后对收治的15例头皮良性肿瘤患者实施了一期埋入美容扩张器,6~8周后施行二期肿瘤切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3~10个月,扩张皮瓣成活良好,头皮瓣毛发分布均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美容扩张器行头皮肿瘤切除,皮瓣成活良好,头皮瓣毛发分布均匀,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32例脑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综合抢救体会,并探讨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方法。方法132例患者均行颅脑CT确诊为SAH,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术前均给予硝普钠控制体循环收缩压在正常值的下限水平。入院后给予急救插管,行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11例。急诊行脑室置管血性脑脊液外引流25例。1~3天内行血管内栓塞87例,1~7天行动脉瘤夹闭术45例。结果栓塞术后遗留神经功能缺失8例(轻残5例,重残3例),死亡2例。动脉瘤夹闭术后遗留神经功能缺失9例(轻残5例,重残4例),死亡7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消除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利用综合抢救措施防止各种并发症,可能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尹保强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695-1696,169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室铸型出血、脑灌注压,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8例老年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监测组)在保证脑灌注压(CPP)9.31~12kPa条件下持续颅内压(ICP)及平均动脉压(MAP)监测,并在保持ICP 0.8~2kPa情况下,对双侧脑室铸型出血行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并持续冲洗加术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98例老年高血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对照组)持续血压监测,控制血压于发病前水平或低于入院水平2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评价保证脑灌注压条件下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救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监测组死亡率5.1%(6/118)低于对照组死亡率18.3%(1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治疗有效率83.9%(99/118)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2%(51/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证脑灌注压条件下颅内压监测下血压控制可改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2008-2010年我院神经外科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61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1例,男35例,女26例,年龄42~87岁,中位年龄64.7岁.既往高血压病史51例.术前意识状况:意识清醒3例,昏睡15例,浅昏迷27例,中度昏迷12例,深昏迷4例.脑疝14例为高龄患者,体质差,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家属放弃开颅手术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破裂动脉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保护机制。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90例。治疗组患者从术后第1 d开始给予EPO皮下注射,连用3 d;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代替,其余治疗相同。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当天和术后7 d、14 d、21 d、28 d、35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7 d、14 d、21 d、28 d、35 d的脑缺血体积缩小的比率。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 d、4 d、7 d、10 d、14 d的脑脊液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后第21 d、28 d、3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8.8±1.6、8.2±1.5、7.2±1.3,对照组分别为11.4±2.1、10.5±2.0、10.3±2.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脑缺血体积缩小比率比较,治疗组术后第21 d、28 d、35 d的脑缺血体积缩小(20.6±3.7)%、(29.1±6.0)%和(31.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3.0)%、(19.0±3.4)%、(19.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第7 d、10 d、14 d的脑脊液NSE和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PO能促进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缩小脑缺血体积,降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