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诊治水平,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临床、生化、病理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2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自身抗体、肝脏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2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确诊的平均年龄为44~65岁,其中22例为女性,临床表现包括乏力、纳差、腹胀、黄疸、腹水,部分患者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实验室检查以球蛋白、ALT、AST 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多数伴有自身抗体阳性,肝组织学表现为界面性肝炎,形成淋巴滤泡,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多为中年女性,以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升高为特点,肝脏活检提示界面性肝炎,浆细胞浸润为特征。当女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肝损伤时,在排除其他常见原因引起的肝病后,应考虑到 AIH 的可能,以便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尧颖  杨晋辉 《胃肠病学》2007,12(6):380-38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年男性、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PS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大量证据显示该病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纤维性阻塞性胆管炎,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表现为慢性梗阻性黄疸和肝脾肿大,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晚期可出现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肝功能衰竭等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在急性肝衰竭大鼠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实验组(25只),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中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分别用HE染色及电镜观察大鼠回肠的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组大鼠血浆D-乳酸、DAO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回肠黏膜明显萎缩,部分绒毛断裂、脱落。结论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黏膜屏障出现明显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生化特征和组织学变化,以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6月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诊的AILD患者共109例,其中AIH 27例、PBC 67例、PSC 4例、AIH-PSC重叠综合征1例和AIH-PBC重叠综合征10例,对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LD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73.3%,80/109),常见症状为黄疸、乏力、纳差和皮肤瘙痒.AIH患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50岁左右,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为肝炎样异常,丙种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G均明显高于正常值,62.9%的患者(17/27)抗核抗体(ANA)阳性.肝组织病理变化以界面性肝炎为主(77.7%),在重度患者则出现重度界面件肝炎、桥样坏死等.PBC患者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胆红素明显升高,伴免疫球蛋白M升高,74.6%的患者(50/67)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亚型阳性.所有PBC患者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早期(Ⅰ、Ⅱ)占28.3%,晚期(Ⅲ、Ⅳ)占71.7%,肝组织病理变化以小胆管减少甚至消失为主(62.6 0A).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组织病理学具有AlH和PBC的双重特征,其中有3例患者同时检测到ANA和AMA/AMA-M2阳性.结论 AILD在中国人中并非少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AIH-PBC)重叠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提高对AIHPBC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对10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肝穿刺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多发于中年女性(80%),肝组织病理变化兼具界面性肝炎,桥接样坏死及小胆管减少甚至消失。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中国人中日趋增多,AIH-PBC重叠综合征并非罕见,其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生化、免疫指标和组织学变化,重叠综合征兼具AIH和PBC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均可见肝小叶界面炎,且多为中重度,可见桥接样坏死及小叶中央融合性坏死,肝细胞炎症活动度从中度到重度不等,纤维化程度从S2到S4,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胆管病变,其中3例有明显胆管数目减少,2例有细小胆管增生。  相似文献   
6.
18例无症状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进展缓慢,从无症状至出现症状,时间可长达数年。无症状期PB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目的:总结无症状期PBC的诊断特点。方法:纳入18例无症状期PBC患者,检测并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生化、病毒学、免疫学、影像学和组织学表现。结果:18例无症状期PBC患者中男2例,女16例,确诊时平均年龄47.8岁。无临床和生化异常,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者9例;因肝功能异常,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升高而就诊者9例,确诊时间平均8.9个月。11例(61.1%)患者AMA-M2阳性,3例gp210抗体阳性,2例SP100抗体阳性。所有患者肝穿刺病理学检查均为Ι、Ⅱ期PBC表现。结论:无症状期PBC女性多见,可仅表现为AMA-M2和(或)gp210、SP100抗体阳性,以及ALP/GGT升高。对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女性,筛查肝功能和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以及完善肝脏组织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PBC。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32岁,因反复巩膜黄染7年,于2012年2月28日入院。患者多次查血生化提示:总胆红素(Tbil)波动于50~80μmol/L,余指标正常;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诊断,未予治疗。入院体检:神清合作,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正常、Hams试验(-)、Coombs试验(-),尿含铁血黄素(-),抗-HAV-IgM(-)、HBV(-)、HCV  相似文献   
8.
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转归。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1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结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 IC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痛,餐后加重,腹泻及便血。非坏疽型IC患者80例和坏疽型IC患者1例。非坏疽型IC结肠镜下常以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纵型溃疡形成等改变为主要表现,病变严重者出现肠壁增厚、结肠袋消失及肠腔狭窄;坏疽型IC结肠镜下表现为黏膜广泛发紫及假性息肉形成,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结肠,呈节段性分布,患者预后良好。疾病转归与病变部位、程度、有无并发症、伴随基础疾病情况有关。结论 IC的临床及结肠镜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临床上对于出现急性下腹痛及便血,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基础的患者应警惕IC可能,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有助于判断预后。治疗后第2次结肠镜检查对IC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尧颖  王园园  胥莹  王辉  高建鹏  程宇  徐智媛 《肝脏》2016,(2):127-129
目的对50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50例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PBC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为5∶1,平均年龄(53.2±15.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64%)、乏力(60%)、尿黄(52%)、纳差(48%)、皮肤瘙痒(25%)。大多数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升高,32例患者(64%)胆红素有不同程度升高。16例患者(32%)血清IgM升高。64%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亚型抗体阳性。共有28例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早期(Ⅰ、Ⅱ期)占14.2%,晚期(Ⅲ、Ⅳ期)占85.8%。结论 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最常见的症状为黄疸,部分早期患者可无症状,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和(或)线粒体抗体M2亚型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可用于进一步确诊该病及组织学分期。  相似文献   
10.
诊断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如何提高物理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每个带教老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做好岗前培训和集体备课、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临床操作技能考核中应用标准化患者,通过合理使用考核手段促进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视以及物理诊断学规范化教案的建设等,探讨如何提高诊断学见习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