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心钠素(ANP)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 T6)活化过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待HSC T6细胞贴壁后,在细胞培养瓶中加入ANP 10μmol/L培养1h,采用免疫荧光法、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Smad4和pSmad2/3蛋白细胞内转位.将HSC T6细胞分成空白未活化组、空白活化组、ANP1 μmoL/L组、ANP 10 μmol/L组,继续培养1h,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及核蛋白,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mad4蛋白表达水平变化.ANP作用24 h,收集细胞培养液,以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MMP-13分泌量.结果 空白未活化组、ANP 10 μmol/L组Smad4、pSmad2/3在胞质内表达,空白活化组在核内表达;ANP1、10 μmol/L组细胞质内Smad4蛋白表达量较空白活化组增多(P均<0.05),并随ANP浓度的增大表达增强(P<0.05),而细胞核内Smad4蛋白表达量变化趋势与细胞质蛋白相反(P均<0.05).ANP作用HSC T6 24 h后,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的分泌量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MMP-13分泌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ANP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大鼠HSC T6细胞活化过程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传导,减少了Ⅰ型胶原的分泌量,起到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消化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PGI-NHL)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1例经病理确诊的PGI-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包括纳差、腹痛、腹胀、呕吐、黑便、发热、乏力、消瘦等,其中最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差、腹胀。病理分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Kaplan-Meler分析,Log Rank比较显示,性别、年龄、是否行手术、是否有B组症状与生存无显著相关性(P0.05),分期与生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GI-NHL分期发现越早预后越好,因此,PGI-NHL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应用情况,分析和探讨ERCP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胆总管结石ERCP患者360例,按年龄分组,其中≥75岁患者120例,60~75岁患者123例,≤60岁患者117例。记录患者ERCP操作及并发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0例患者进行了377次ERCP,操作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高龄组患者进行ERCP操作能够取得和非高龄组一样的疗效,ERCP在各年龄段的操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胆汁引流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消化内科及肝胆外科2008年-2013年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中57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流术(ERCP)术(A组),成功率94.7%(54/57),40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胆囊引流术(PTCD/PTGD)术(B组),成功率95.0%(38/40)。术后患者腹痛、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明显缓解。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术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人均手术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ERCP术和PTCD/PTGD术均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但ERCP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考虑内镜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故ERCP术是失去手术机会或不愿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长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SD治疗的66例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评价ESD治疗表浅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66例患者共切除73处病变,术中发生穿孔1例,贲门黏膜撕裂1例,出血5例,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活检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HGIEN)病变浸润深度的术前判定的准确性研究。方法选取近3年104例胃黏膜活检组织示HGIEN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初步判断病变浸润深度,根据EUS术前分期的结果指导行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病理结果,比较EUS对病变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结果 104例患者术前EUS示:34例局限在黏膜层病变考虑为早期胃癌,其中有32例行ESD,2例选择行外科手术,有30例术前EUS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在该组EUS检查阳性预测值88.2%(30/34);70例为低回声病变浸润至肌层以外考虑为进展期胃癌,对其行外科手术治疗,有65例EUS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病变浸润深度符合,EUS对非早期胃癌检查阴性预测值92.9%(65/70)。结论活检组织胃黏膜HGIEN术前行EUS检查,EUS诊断结果对病变浸润深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gastro varices, EGV)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如其破裂出血则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是肝硬化患者主要死因之一.无痛内镜下治疗是EGV破裂出血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上有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麻醉两种方式,本文拟讨论对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及经济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目的探讨比较EGV内镜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选择2017-09/2018-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EGV内镜治疗的58例非活动性出血期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复合麻醉组(非插管组)28例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组(插管组)30例,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非插管组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较插管组下降(P 0.05),血压、心率等生命征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非插管组患者出现恶心、呛咳、呃逆、打鼾等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插管组,但程度较轻,对操作影响不大;非插管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短于插管组(P0.01),内镜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费用对比插管组高于非插管组(P0.01),内镜治疗费用、总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非活动性出血期EGV内镜治疗患者,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均可提供良好的麻醉环境,内镜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快,麻醉费用低,是一种安全、经济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石河子地区不同年份及年龄、性别、民族的胃疾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行胃镜检查并Hp染色病理学诊断的25 6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 699例胃镜检查患者中,Hp总的感染率为36.54%,2007~2011年各年份感染率分别为35.81%、35.03%、36.96%、36.80%、36.88%(P>0.01);男、女Hp感染率分别为38.10%、33.08%(P<0.01);汉族、哈萨克族的感染率分别为36.61%、50.91%(P<0.01);年龄12~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9岁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8.57%、30.62%、35.36%、37.59%、44.46%、39.24%、29.37%(P<0.01),60岁之前随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至51~60岁者Hp感染率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P均<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和胃癌的Hp感染率分别为25.43%、49.08%、50.62%、64.74%、78.81%、19.46%(P<0.01)。结论新疆石河子地区25 699例胃镜检查患者Hp感染率为36.54%,低于全国自然人群平均感染率55.00%。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胃疾病患者,其感染率均有差异。可能与当地气候及环境、医疗卫生等有关。今后应进行当地自然人群Hp调查,进一步研究影响Hp感染的因素,以期能够找到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