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DS)是指脑卒中后发生的抑郁,属于继发性抑郁的一种.当前的抗抑郁药物普遍应用,但仍存在产生效果较慢、有成瘾的风险及副反应较多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1].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干预,副作用小,全面调理的优势,近年来中医药防治中风后抑郁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2010年来中医药在防治中风后抑郁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对照组用传统刺法,治疗30天。结果:对照组肘关节总有效率47.6%、治疗组66.7%,对照组膝关节总有效率61.9%、治疗组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改善脑循环,脑代谢活化剂,抗血小板聚集及支持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中医益肾活血法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积分及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ADL.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采用口服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相关穴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的方法进行分组,分别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以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基础,加用通络扶正汤内服进行治疗,2次/d,同时配合针灸相关穴位,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5.2%,对照组达81.0%,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前者明显较好(P0.05)。结论:采用口服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相关穴位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