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对早产幼鼠血流动力学、左心室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作用机制。方法:孕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早产幼鼠模型,早产幼鼠分为模型对照组(n=18)和给药组(n=19),另选10只足胎龄幼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幼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幼鼠不给药,给药组幼鼠连续3 d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幼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测定各组幼鼠血浆BNP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幼鼠体质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给予对乙酰氨基酚3 d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体质量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LVEF、FS和EDV升高(P<0.05),而LVEDd、LVESd和ESV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LVEF和FS降低(P<0.05),LVEDd、LVESd、EDV和ESV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幼鼠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0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幼鼠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P=0.009)。结论: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浆BNP水平,从而对幼鼠左心室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早产儿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BNP在hsPDA早产儿病情判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出生6 h内且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106例,分为hsPDA组(43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组(nhsPDA组,27例)和非动脉导管未闭组(nPDA组,36例)。hsPDA组患儿根据是否服用布洛芬分为hsPDA治疗组(33例)和hsPDA非治疗组(10例),hsPDA治疗组患儿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后第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hsPDA治疗组分为hsPDA关闭组(15例)和hsPDA未闭组(18例)。各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3和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房(LA)/主动脉根部内径(VO)值、动脉导管直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hsPDA组比较,hsPDA组早产儿LA/VO值、动脉导管直径和LVEDD均明显升高(P<0.05);hsPDA关闭组和未闭组早产儿出生后1和3 d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nPDA组(P<0.05);hsPDA关闭组早产儿出生后第7天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出生后第3天(P<0.05)。与hsPDA非治疗组比较,hsPDA治疗组早产儿第7天LA/VO值、动脉导管直径、LVEDD和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3 d hsPDA组早产儿血浆BNP水平与LA/VO值和动脉导管直径呈正相关关系(r=0.727,P<0.05;r=0.780,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第3天后血浆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hsPDA早产儿病情,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据出生后是否患有毒性红斑将其分为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n=88)及未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n=192),统计2组临床资料,对影响新生儿毒性红斑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清水沐浴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处理。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3 d。统计2组治疗后疗效、红斑消退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与未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组比较,胎龄、分娩方式、产妇流产史、产妇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6~8分)是影响发生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6.250、2.123、1.753、2.203、1.731、3.56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45%,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27%,34/44)(P0.05);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和完全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胎龄、分娩方式、产妇流产史、产妇糖尿病、新生儿Apgar评分是新生儿毒性红斑的危险因素,针对其危险因素,可尽早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以缓解病情并预防并发症;金银花、甘草、防风水剂擦涂可有效促进新生儿毒性红斑患儿皮肤愈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