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0例,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实验组患者40例,给予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给予评价。结果: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2.5%,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55%,实验组两组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LVEF评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母亲、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发病的关系。方法采集60名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与脐带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妊娠母亲外周静脉血、脐带血麻疹IgG抗体浓度分别为(4.883±4.687)ng/ml、(7.280±6.061)ng/ml;妊娠母亲麻疹IgG抗体浓度同正常育龄妇女(P﹥0.05);母亲平均血清麻疹IgG浓度低于新生儿(P﹤0.05);母血与脐血麻疹IgG抗体水平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r=0.946,P=0.000);曾有麻疹感染史的母亲静脉血麻疹IgG抗体浓度明显增加(β=0.259,t=2.058,P=0.044);自然感染麻疹母亲的脐血麻疹IgG浓度显著高于曾接种麻疹疫苗母亲的脐血麻疹IgG(P﹤0.05)。结论母亲麻疹IgG抗体水平是影响婴儿麻疹发病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再灌注的影响以及预后.方法 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B组15例;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直接血栓抽吸术后PCI治疗,不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等.结果 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 3级血流的患者比例达到89.7%,ST段回落率达到91.4%,出院时LVEF为(71.7±10.0)%,CTFC为(23.5±9.3)帧;单纯血栓抽吸组分别为:66.7%,66.7%,(65.5±11.7)%和(28.9±7.6)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肌染色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心脏不良事件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先行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而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了解其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0.5 g/次,3次/日,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同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LT、PCT显著提高,MPV降低(P〈0.05),PT、APTT恢复稳定(P〈0.05),Fib、D-D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通过提高体内PLT、PCT、PT、APTT水平,降低MPV、Fib、D-D水平,调控体内凝血-纤溶系统来阻碍血栓的形成,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沙棘油在体外对肾阳虚、肾阴虚不同证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粒巨噬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影响.方法 20例AA患者(肾阴虚型组及肾阳虚型组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取其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以琼脂半固体培养联合沙棘油的方法,培养3、7 d后分别对比各组CFU-E、CFU-GM集落形成情况.结果 不同证型AA患者的CFU-E、CFU-GM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沙棘油能明显促进不同证型AA患者CFU-E、CFU-GM的集落生成,这种促进作用随沙棘油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在体积分数不低于20%时,沙棘油对肾阳虚患者CFU-E、CFU-GM的疗效明显好于对肾阴虚患者的疗效(P<0.05).结论 沙棘油在体外对AA患者CFU-E、CFU-GM有一定的促增殖作用,且高剂量时对肾阳虚证型患者的作用优于肾阴虚证型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 vaccine,ORV)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R)联合接种的可行性,为制定免疫规划程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设两种疫苗同时接种组和单苗接种组,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接种前后、联合接种与单独接种组之间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浓度(GMT/GMC)、抗体阳性率和阳转率的差异。结果:各接种组临床反应都轻微,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免前免后同种抗体GMT/GMC、阳性率,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ORV与MR同时接种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和相互干扰免疫应答,可以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其分为PLNM(+)组(n=113)和PLNM(-)组(n=403)。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以及LMR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LMR预测宫颈癌P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PLNM(+)组与PLNM(-)组患者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及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MR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7、18.998、9.584、85.667、7.225、88.538、69.807、32.644、126.453,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OR=2.805,95%CI:1.224~4.160,P=0.009),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为G1(OR=2.256,95%CI:1.245~6.323,P=0.013),脉管癌栓(OR=5.818,95%CI:3.139~10.782,P<0.001),宫旁浸润(OR=4.482,95%CI:1.730~11.615,P<0.002),肿瘤直径≥4 cm(OR=3.955,95%CI:2.119~7.383,P<0.001),以及血清SCC-Ag含量≥1.6 ng/mL(OR=1.909,95%CI:1.057~3.446,P=0.032),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危险因素,而LMR>2.2(OR=0.155,95%CI:0.081~0.296,P<0.001),则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PLNM的ROC-AUC为0.790(95%CI:0.753~0.825,P<0.001)。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原则,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2.2,此时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85.9%。 结论术前外周血LMR>2.2,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对Ⅰb1~Ⅱa2期(FIGO 2009)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2007年12月~2017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初始治疗为根治性手术的510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最佳临界值。统计学比较PLNM阳性和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能影响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因素。结果:510例Ⅰb1~Ⅱa2期宫颈癌中,PLNM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10例和400例。根据ROC曲线,PLR预测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167.1,其中PLR167.1者131例,PLR≤167.1者379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PLR是增加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指标(P=0.001)。结论:术前外周血PLR是Ⅰb1~Ⅱa2期宫颈癌PLNM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在血栓抽吸前、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的影响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造影术后立即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B组在血栓抽吸术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评价PCI术后两组患者造影结果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MACE情况。结果A组心肌呈色分级(MBG)2-3级的比例为86.2%,而B组的比例为6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A、B两组LVEF值分别为(70.5±10.0)%和(61.5±11.0)%。冠脉内TIMI3级血流、CTFC帧数及sT段回落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时,如果患者血栓负荷过重,先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然后再进行血栓抽吸,可以得到更好的心肌再灌注,并且对LVEF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至宝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中枢性发热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脑出血急性期并中枢性发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一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至宝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IHSS)和昏迷程度(GCS)评分以及主要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0%VS 75.00%,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GCS评分上升,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意识障碍、语音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至宝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中枢性发热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