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鱼降钙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2年8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6例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我院新引进的法国DEXA骨密度检测仪(MEDIX 90)以及现有的大型先进仪器如CT机、MRI等对患者进行检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钙尔奇的单纯治疗法,观察组使用鲑鱼降钙素联合口服钙尔奇的治疗方法,并将治疗前后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腰椎骨密度均值在治疗后3个月有显著提高,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鲑鱼降钙素联合口服钙尔奇能够有效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疾病管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效果。方法:8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45例为未发生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43例为骨质疏松同时已发生第一次骨折患者(合并骨折组),两组各自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亚组。观察亚组应用疾病管理模式处理,对照亚组应用传统模式处理。比较各亚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分布,对骨质疏松症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治疗措施依从性及治疗后12个月骨折发生率和骨密度T值。结果:各亚组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亚组对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措施依从性均优于对照亚组(P0.05),治疗后12个月骨折发生率较对照亚组降低,骨密度T值较对照亚组升高(P0.05或P0.01)。结论:通过疾病管理模式处理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明显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1年10月得到随访的Rockwood分型为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1例,以上患者被分为2组,单纯行钩钢板手术治疗19例(组1),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22例(组2)。结果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5.5个月,钩钢板均予取出,按Karlsson标准评定,两组优良率为分别为为78.9%和95.5%。组2的术后及拆除钩钢板后的肩锁间距明显小于组1。单纯钩钢板组两例出现肩峰下的骨质吸收,2例半脱位,2例全脱位,1例在术后10d发生锁骨中段骨折,3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症,1例浅表感染。钩钢板结合锚钉组有l例半脱位,无全脱位,1例出现肩峰下撞击症。1例出现浅表感染。结论钩钢板结合锚钉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设计更加合理,复位质量更好,治疗效果更佳的手术方法。而且能大大减少复位丢失及再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管后中央开窗高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 L2/3椎间盘突出3例、L3/4椎间盘突出9例、L3/4并L4/5椎间盘突出3例,均行椎管后中央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未行融合术.按JOA评分对手术前后症状、体征进行评估.结果:术中1例硬膜囊撕裂,及时缝合修补,未发生脑脊液漏.随访6~1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0.25±3.00)分提高到随访时的(26.30±2.50)分,优良率为87.80%.X线摄片无脊柱不稳征.结论:经椎管后中央开窗行高位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可获得足够的显露,脊椎后部结构的稳定性可获得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前列腺癌骨转移PC-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0、1、2、4 mmol/LNaHS(硫化氢载体)作用前列腺癌骨转移PC-3细胞36 h,CCK-8比色法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MMP-2和MMP-9分泌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硫化氢对PC-3细胞生长的影响:用硫化氢孵育PC-3细胞36 h,1.0 mmol/L NaHS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mmol/L NaHS作用PC-3细胞36 h,细胞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能不同程度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硫化氢对PC-3细胞侵袭的影响:用硫化氢孵育PC-3细胞36 h,1 mmol/L NaHS组细胞侵袭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mmol/L NaHS作用PC-3细胞36 h,细胞侵袭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能不同程度抑制PC-3细胞的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LISA法检测PC-3细胞MMP-2和MMP-9分泌能力:用硫化氢孵育PC-3细胞36 h,1 mmol/L NaHS组细胞MMP-2和MMP-9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mmol/L NaHS作用PC-3细胞36 h,MMP-2和MMP-9分泌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能不同程度抑制PC-3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estern blot检测PC-3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1、2、4 mmol/L NaHS组,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2 mmol/L浓度以上的NaHS能影响Bcl-2和Bax表达和MMP-2 MMP-9分泌来抑制PC-3细胞的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4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至两组,观察组应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为(243.70±112.17)mL,对照组为(382.68±130.20)mL,两组病例术后总引流量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的输血率为2%,而对照组的输血率为32%,两组病例术后输血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总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能有效治疗术后创面出血,且方便、安全,具有确切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人民医院从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120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干预,研究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伸屈活动度(ROM)、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ROM高于干预前,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Harris评分、ROM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改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改善髋关节功能、伸屈活动度、缓解疼痛,且并发症较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预防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43例足踝部闭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至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接受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对照组术后切口应用常规方法处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4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至两组,观察组应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处理创面。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总引流量为(243.70±112.17)mL,对照组为(382.68±130.20)mL,两组病例术后总引流量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观察组的输血率为2%,而对照组的输血率为32%,两组病例术后输血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入院年龄、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血小板总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术中出血量、不良事件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能有效治疗术后创面出血,且方便、安全,具有确切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制备新型钛基材料过程中,纳米银颗粒载入反应时间对其体外抗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等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聚合作用以多巴胺在纳米孔钛表面构建聚多巴胺(PDA)膜层,通过调节纳米银颗粒载入反应时间(15 min,30 min,60 min),得到不同纳米银颗粒浓度的聚多巴胺修饰钛。利用扫描电镜(SEM)、细胞黏附、细胞毒性及杀菌率等检测方法,对载不同纳米银颗粒浓度的聚多巴胺修饰钛进行体外生物相容性及抗菌性能评价。结果 载入纳米银反应时间为30 min的钛基材料较其他反应时间的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较低的细胞毒性和满意的抗菌性能。结论 通过调整纳米银沉积反应时间,可调节材料表面银离子释放量,可得到既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又有较强抗菌能力的聚多巴胺/纳米银修饰多孔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