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30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424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72篇
药学   192篇
  5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环丙沙星与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人胆汁中的代谢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逆行胰胆管造影+鼻胆管引流直接,连续获取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动态监测给药后24h内血液及胆汁中两种抗生素的浓度变化和代谢特点。结果:静脉给药后0.25h,在胆汁内可检测出两种抗生素,0.5h到达有效杀菌浓度,2h达峰浓度,持续时间长,24h仍维持有效胆汁内药物浓度,两组比较环丙沙星组更明显;而血液中0.25h即出现了较高药物浓度,2h开始下降,持续时间短。结论:环丙沙星及洛美沙星在胆汁内药物浓度上升快,峰浓度高,下降缓慢,是理想抗胆道感染抗生素,对一般感染可每天一次给药,环丙沙星稍优,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心内矫正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心内矫正术治疗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CAVSD-TOF)的经验. 方法从1985年1月至2002年5月,共行CAVSD-TOF心内矫正术12例,年龄6~16岁(11.1±2.8岁),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前7例采用三片法补片,后5例用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左侧房室瓣裂隙采用间断缝合,右心室流出道用跨瓣补片加宽.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前7例死亡3例,后5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3例,灌注肺1例.长期随访6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13.5年,无任何症状,NYHA心功能Ⅰ级或Ⅱ级. 结论 CAVSD-TOF采用右心房、右心室纵切口,二片法补片修补房室间隔缺损,常规间断缝合左侧房室瓣裂隙,跨瓣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紫外线A(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②方法 用 5J/cm2 UVA照射角质形成细胞 ,酶生化法检测活性氧 (ROS)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原位杂交技术观察 p2 1mRNA的变化 ,并与非照射组比较。③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UVA照射组ROS含量升高 (t =113.6 8,P <0 .0 0 1) ,SOD、GSH PX活性下降 (t =5 7.2 3、19.0 4 ,P <0 .0 0 1) ,细胞凋亡率升高 (t=5 3.2 8,P <0 .0 0 1) ,p2 1mRNA表达增强。④结论 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的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及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疗慢性膀胱炎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丙沙星、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治疗慢性膀胱炎43例夏津县卫生防疫站(253400)宫翠兰夏津县人民医院葛吉奎我们收治慢性膀胱炎43例,其中女39例,男4例;年龄23~71岁;病史1~6年。43例均有尿频、尿急、尿灼热感及下腹部坠疼不适,曾口服吡哌酸、复方...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维生素K_3合剂”封闭疗法治疗肛裂,术后痛苦小、疗程短、疗效满意,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368例,女192例。其中后方裂424例,前方裂96例,侧方裂40例。年龄最大者54岁,最小16岁,20~40岁多见。病程最长20年,最短3个月,1~5年的较多。2 处方组成 维生素K_34mg,0.25%布比卡因5ml,1%亚甲  相似文献   
8.
静脉输液持针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喜梅 《护理研究》2004,18(23):2088-2088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项操作。成功的静脉穿刺可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减少材料浪费 ,节省工作时间。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 持针方式  成功进行静脉穿刺与适宜的持针方式是分不开的。临床上一般有两种持针方式 ,第一种是拇指和食指平行捏住针柄上下两面 ;第二种方法是食指和拇指垂直捏住针柄前后两侧边。2 两种持针的优点  捏住针柄的两个侧边进行静脉穿刺是依靠手指关节活动 ,捏住针柄的上下两面进行静脉穿刺是依靠手腕关节活动。静脉穿刺是精细操作 ,手指关节相对手腕关节来说是小关节 ,一般进行精细操作时 ,手指关节比…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名称的由来至今巳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治疗则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回顾这一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