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4篇
综合类   2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患女 ,3 2岁 ,6年前曾因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查体 :T3 7.6℃ ,面颊微红 ,咽稍充血 ,扁桃体不肿大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听诊双下肺呼吸音稍低 ,未闻及干、湿鸣音 ,心率 :1 2 0次 /min,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 ,肝肋下 1 .5 cm处可触及 ,质忍 ,无压痛 ,脾肋下未触及。入院诊断 :发热待查 1肺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 ?实验室检查 :ESR60 mm /h;胸片示 :双下肺云雾状阴影 ;腹部 B超示 :脾稍大 ;血、尿、粪常规 ,肾功正常。给予抗感染、吸氧、对症支持治疗 ,并予强的松60 mg,1次 /d,服用 ,体温正常 5 d后再次升高 ,热型不典型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30min;B组27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 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PCI术前30 min顿服,术后20 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l,3,7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IL-6和hs-CRP水平. 结果 术前三组间患者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P<0.05).PCI治疗后3d,CK-MB、cTnT和IL-6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0.05).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IL-6和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明显(P<0.05),且C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STEMI患者PCI围术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和分析复杂DeBakey III型夹层行腔内隔绝术(TEVAR)后1年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搜集2013年1月~2015年7月诊断DeBakey III型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分为假腔内血栓完全形成组及部分形成组,两组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假腔内血栓形成与手术时间(B=-0.058,P=0.000)、多发破口(B=-0.031,P=0.032)呈线性相关。假腔内血栓完全形成与手术时间行Pearson分析(r=-0.731,P=0.000)。结论 DeBakey III型患者行TEVAR术后假腔内血栓形成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多发破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变化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急性前壁心梗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布的关系。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为前降支,当STⅠIavL抬高≥1mm,STⅡ、ⅢavF压低≥0.5mm时多见于前降支近端闭塞,与前降支远端闭塞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和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根据心电图ST段变化可以预测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动脉且可预测前降支病变部位,对估测受累心肌范围及病人预后,甚至治疗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消融过程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兔心室肌细胞分离方法并进行多种电生理记录。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急性酶解分离技术获取单个兔心室肌细胞,并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及多种膜电流。结果耐钙心室肌细胞的存活率在50%~60%,其静息膜电位在-80~90mV,并成功地记录到典型的动作电位及钾、钠、钙等电流。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细胞存活率高且易于进行各种电生理实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itaePro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H9c2)、缺氧损伤模型组(Hypoxia+H9c2)、红花油组(Safflower oil+hypoxia+H9c2)和VitaePro组(VitaePro+hypoxia+H9c2)。MTT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蛋白X (BAX)、凋亡蛋白-3(Caspase-3)和裂解后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试剂盒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后,Western blot检测心血管损伤标志蛋白的表达,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 (cTnT)、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缺氧损伤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显著下降,凋亡率显著增高(4.2%~14.6%,P<0.05),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TBAR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性从44.9 U/mg降低到13.2 U/mg,心血管损伤标志蛋白cTnT、Mb、CK-MB和LDH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VitaePro组与缺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升高(P<0.05),凋亡率降低到6.4%,Bcl-2的表达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TBARS水平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增大到41.0 U/mg,cTnT、Mb、CK-MB和LDH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VitaePro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和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我院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试用巴曲抗栓酶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我院1997-10~1999-04的住院UAP患者,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常规抗心绞痛(口服及静滴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血小板制剂)治疗3~5 d无效或疗效不佳者,列入本研究。共22例,其中12例为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0例为恶化型心绞痛,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予以证实,并除外急性心肌梗死(AMI),男16例,女6例,年龄41~72(59±8)岁。并发高血压病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X综合征1例,糖尿病2例。 1.2 方法给予巴曲抗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产品,商品名: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首次剂量10 BU,再于第3,5天分别给5 BU,均以15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1 h内静滴。用药期间停用其它溶栓、抗凝和抗血小板制剂。 1.3 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及用药后第3,5天分别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方法采用A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②治疗前后测定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肝肾功能和三常规,并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电图变化,判定疗效。③记录出血事件,包括颅内、消化道、牙龈、鼻粘膜出血和咯血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起搏对心脏扩大、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安置双腔起搏器初期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心脏扩大、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的Ⅲ度AVB患者(心脏扩大组)20例,心脏不大,心电图无心肌供血不足的病窦综合征(SSS)、Ⅲ度AVB患者(对照组)10例,置入DDD起搏器。经右头静脉和(或)右锁骨下静脉插入双腔起搏电极导线,经左侧锁骨下静脉插入SwanGanz导管,测量不同起搏频率时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在急性起搏时,心脏扩大组当双腔起搏频率在60~80次.M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起搏前有显著改善,当双腔起搏频率≥110次.M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较起搏前显著变差;而对照组起搏频率在70次.Mmin以上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起搏前相比均显著改善;心脏扩大组中窦房结变时功能正常者,双腔起搏频率提高到110次.Mmin或以VAT方式工作,心室率(VR)≥110次.Mmin,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差于起搏前及VVI起搏(频率60次.Mmin),VVI起搏(频率60次.Mmin)时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起搏前。结论有心肌供血不足伴心脏扩大的严重缓慢VR的Ⅲ度AVB患者,在起搏器安置初期,将起搏上限跟踪频率下调到90~100次.Mmin,或程控为VVI工作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