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5岁~35岁10例,36岁~55岁8例,55岁以上10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原发病中冠心病14例,风心病3例,心肌炎3例,原因不明8例。临床表现:心慌气短,头晕胸闷,倦怠乏力,畏寒肢冷,甚则厥逆,舌质谈或紫,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或结代。心电图表现:窦房给传导阻滞5例,窦性静止4例,窦缓或心律不齐15例,房颤或室上速4例。2治疗方法通脉场(目拟方)药物组成:黄茂209,丹参15g,制附子159,仙灵脾15g,桂技gg,炙甘草109,红参IOg,生地15g,三七3g(冲眼)。每日1剂,水煎2次取药液1500ml,…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乙型肝炎40例,效果较好。临床资料病例选择40例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例,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病毒性肝炎统一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51岁;病程最长的16年,最短的3年。临床诊断为慢性迁...  相似文献   
3.
宋素青  宋素芹 《新中医》2005,37(6):53-5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枳术康胃汤(处方枳壳、陈皮、乌药、槟榔、姜半夏、白术、党参、茯苓、木香、砂仁、甘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总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素青 《陕西中医》2004,25(4):367-368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大枣、甘草、生姜组成,首载于《伤寒论》,是仲景用于治疗太阳表虚证的经典名方。笔者用于治疗内伤杂症,取得较好疗效。正如前医徐可忠称“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现择例报道如下。1 肠道易激综合征 张某,女,44岁,职工。1 999年  相似文献   
5.
麻子仁丸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素青 《新中医》2003,35(7):56-56
笔者以麻子仁丸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习惯性便秘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36~75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5年;便秘时间最短3天1次,最长8~10天1次。均有大便干结、欲便不得出、腹胀满等。临床分型实秘  相似文献   
6.
宋素青 《陕西中医》2005,26(11):1150-11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单用西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差异。方法西药组28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31例在西药的基础上加黄芪救心汤(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桂枝、丹参、川芎、葛根等)治疗。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75%,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92%。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协同作用,可较好地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化痰逐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眩晕症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素青 《新中医》2001,33(8):50-51
笔者应用自拟化痰逐瘀汤治疗气虚痰瘀型眩晕症,收到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3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5-69岁;病程1周-6年。高血压性眩晕9例,内耳性眩晕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18例。中医辨证均为气虚痰瘀型。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感或晃动感,或目眩,或视景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可有反复发作史。2治疗方法化痰逐瘀汤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各30g,天麻、赤芍、法半夏各10g,川芎、泽泻、党参…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惠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非诺贝特及中药辨证施治。对照组仅用非诺贝特。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33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07%(95%CI=83.60%~98.5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4.29%(95%CI=49.80%~78.78%)。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3606,P=0.0186);治疗后,治疗组TC、TG参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辨证论治配合非诺贝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较单用非诺贝特效果为佳。且能减少非诺贝特用量,其收益为OR=0.18(95%C1=0.06~0.54)。NNT=4(95%CI=2.33~9.38)。  相似文献   
9.
作者自 1994~ 1995年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 2 5例 ,效果良好。总结报告如下 ,并就手术方法的选择加以讨论。1 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中 ,男 13例 ,女 12例。年龄 3~ 10岁 2例 ,11~2 0岁 7例 ,2 1~ 30岁 8例 ,30岁以上 7例。左侧 15例 ,右侧 11例。发病部位股  相似文献   
10.
自拟苦龙汤治疗心房纤颤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32例均为1995年以来的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6岁,平均63岁;病程1年~8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12例,冠心病者8例,肺心病者7例,无原发病者5例。临床表现为心悸怔忡,胸闷短气,疲乏无力,心前区隐痛,头晕眼花,脉搏短绌或结代,舌质淡胖或稍黯。全部病例心电图均有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旦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2治疗方法以温阳益气、通脉化浊为法,予自拟苦龙汤:苦参30g,地龙20g,郁金15g,当归30g,党参90g,炙甘草20g,附片20g,枝枝10g,丹参30g。上药每剂煎3次,每次煎30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