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VEGF促进EPCs分裂生长的合适浓度。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HFN)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4 d后收集贴壁细胞,换用配有不同浓度(对照组、10 μg/L、20 μg/L、50 μg/L)VEGF的培养基继续培养3 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 从人外周血能成功分离EPCs细胞,并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从冠心病患者分离的EPCs增殖能力较非冠心病患者弱;VEGF在较低浓度(10 μg/L和20 μg/L)时即能显著促进EPCs生长的各项生物学指标,但高浓度(50 μg/L)时并不能进一步增强这一效应;低浓度(10 μg/L)下VEGF对冠心病患者作用较非冠心病患者弱,高浓度时对两者促进作用相近。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功能显著减弱,较低浓度的VEGF即可显著增强EPCs的各项生物学功能,可能对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有益。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高发病率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再内皮化、促进愈合(而不是阻止愈合)的方法似为防止再狭窄的最为天然的途径。内皮祖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能增殖并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成体血管发生和损伤后血管内皮修复,在促进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受损血管内膜的早期内皮化,抑制新生内膜过度增生,防止再狭窄中有望得到良好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例24岁男性因反复脚踝处红肿热痛伴易饥饿就诊,双能CT扫描显示双侧跟骨后缘及双侧跖趾关节间隙多发小痛风石。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高脂血症、高乳酸血脂、空腹血糖偏低。肝脏组织病理学可见显著糖原累积。进一步完善家系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基因测序,结果证实G6PC基因c.248G>A(p.Arg83His)、c.238T>A(p.Phe80Ile)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248G>A突变来自母亲,c.238T>A突变来自父亲,诊断糖原贮积症Ⅰa型。予高淀粉饮食,限制单糖摄入,同时进行降尿酸、降血脂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趋于稳定,随访一年,无痛风急性发作,饥饿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1年期间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医学教育研究的各年发文量、作者分布情况、期刊来源情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 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高频关键词有“教学改革”“执业医师”“医学教育”“医学生”和“临床医学”等。通过对关键词多方面分析发现,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教学主线正在发生变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执医通过率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而“网络App教学”与“分阶段教学”等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了医学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内容。结论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对提高医生培养质量和岗位胜任力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影响。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接种至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实验加入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2.5 μg/L,5.0 μg/L,10.0 μg/L,20.0 μg/L)干预24 h,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观察EPCs 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 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显著影响EPCs的各项生物学功能,使EPCs的黏附能力显著减弱,迁移功能显著下降,增殖能力显著被抑制,这些改变均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性,20 μg/L浓度组达最大抑制;在雷公藤内酯醇低浓度组,冠心病患者EPCs细胞的各项功能明显低于非冠心病患者组,高浓度组两组相近。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抑制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抑制血管再内皮化和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7.
他汀类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降脂作用和各种降脂外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同时,人们也对他汀类药物和心血管事件在循证医学的关系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系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正试图评价他汀类药物对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切实疗效,现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2017年以来所有参加浙江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的培训现况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探讨转岗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如建立针对性的转岗培训体系、探索转岗培训分层培养模式、多方协同营造更好的培训环境及加强培训后跟踪随访等,以期进一步提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线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消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的体检资料以及相同体检者2011年健康体检资料,主要包括饮酒史、既往史、身高、人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2008年体检时超声检测出有无脂肪肝及根据是否符合《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NAFLD发病和消退情况进行跟踪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共725例体检者纳入研究,其中非NAFLD者563例,NAFLD者162例。随访3年,563例非NAFLD者中132例(23.4%)进展为NAFLD,随访中NAFLD发病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升高 (χ2=82.8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基线BMI及BMI增幅和丙氨酸转氨酶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162例NAFLD患者随访3年后71例(43.8%)转归为非NAFLD,随访中NAFLD消退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下降(χ2=22.4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基线BMI和BMI增幅是NAFLD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NAFLD消退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发病率及消退率高,基线时高BMI以及随访中BMI增加是NAFLD发病及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和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淋巴细胞分离液,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分离EPC;用CD34免疫磁性活化细胞分选系统(MACS)分离CD34 细胞;分别培养在包被和不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HFN)的培养板内;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和vWF的表达。结果:从成人外周血可分离获得EPC;不同的分离条件可影响获得EPC的数量和质量,HFN对EPC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进一步改进从人外周血分离获取EPC并行体外扩增的方法,为EPC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