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对21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4、CD8、NK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sIL-2R、IL-12水平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淋巴结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表达(即微转移),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上述免疫指标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在采用B超对胆管结石进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中2010年2月—2011年2月的50患有胆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分析,将之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其结果.结果?在50例患者中,诊断为胆管结石者为45例,没有显示结石回声者为5例,其中存在2例误诊.B超进行诊断的正确率为90%.对漏诊的结石患者其结石均处于胆总管下段,其直径均小于2?cm.结论?B超是一种无痛、无损伤性检查,其在胆管结石的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但是对于胆总管其下段的小结石来说,容易产生漏诊现象,对伴有结石与胆管癌的患者在进行鉴别时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汉族人群TLR-9基因rs187084、rs352139等位点的多态性,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RFLP等方法对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TLR-9 基因rs187084、rs352139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SLE患者TLR-9基因rs187084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185、0.413和0.402,rs352139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228、0.533和0.239,与对照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9,P〉0.05,χ2=4.54,P〉0.05).结论 TLR-9基因可能在SLE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丹酚酸B(Sal B)对脓毒症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炎症反应的影响及circACTA2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实验:健康雄性C57BL/6小鼠81只, 6~8周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7):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Sal 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 Sal B组腹腔注射Sal B 7 mg/kg, 1次/d, 连续2 d。每组随机取20只小鼠用于造模后7 d内测定SBP、DBP、MAP、全血乳酸(Lac)浓度, 记录生存情况。造模后48 h时每组随机取7只小鼠, 取动脉血管组织,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IL-1β表达, 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测定IL-1β、TNF-α、IL-6及其mRNA的表达, 采用qRT-PCR法测定circACTA2的表达。细胞实验:小鼠动脉VSMC培养后,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3):对照组(C组)、LPS组、Sal B组、si-circACTA2+C组、si-circACTA2+LPS组和si-circACTA2+Sal B组。LPS组采用LPS(终浓度1 μg/m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十二指肠间质瘤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30例)和脂肪瘤患者(14例)的内镜和EUS影像资料,分析比较两者在病变部位、大小、表面形态、起源层次及回声特征方面的异同.结果 十二指肠间质瘤在病变起源层次、表面形态及回声特征方面与脂肪瘤有明显的不同(P<0.05);而在病变部位、大小上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 EUS对十二指肠间质瘤和脂肪瘤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选择煤矿井下接尘工人412人为调查对象(病例组与对照组各206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5ml,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T1R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分析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AT1R基因多态性AA、AC、CC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分别为92.23%、7.77%、0.00%和86.41%、13.10%、0.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96.12%、3.88%和92.96%、7.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试验未发现AT1R基因多态性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EH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 Gram,TEG)在肺癌患者术后致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肺癌手术患者28例,分为深静脉血栓组11例和非静脉血栓(UDVT)组17例,分别于术前(T0)、术中3h(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另选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在凝血常规检测中发现,肺癌组和对照组除PT值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E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及UDVT患者术前R值均明显缩短(P〈0.05);与T0比较,UDVT患者T1时间点R值和K值均延长(P〈0.05),MA值减小(P〈0.05);UDVT患者与DVT患者相比在T1时间点R、K延长,MA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及T3时间点MA值减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指数LY30在T1、T2及T3时间点与T0比较以及同时间点与DV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术前体内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根据TEG参数数值高低可判断术后发生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