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根除HP是防止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枸橼酸铋雷尼替丁(ranitidine bismuth citrate,RBC:商品名:瑞倍)既具有雷尼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又有铋盐保护胃粘膜及杀灭HP的作用.本院收集了2002年1月—2003年10月10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5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应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眼压由术前平均25.4~68.3(40.27±11.12)mm Hg下降至术后平均11.3~23.7(17.48±5.3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者有92%(23/25),手术成功率为96%(24/25)。并发症包括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比较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及时并有效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物羊膜与丝裂霉素C应用于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65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羊膜组(31眼)和丝裂霉素组(34眼),两组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羊膜组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丝裂霉素组联合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浓度为0.4mg/mL,时间3min,术后随访至1年,比较两组术后的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时、1月、3月、6月、1年两组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丝裂霉素组视力下降者占21%,而羊膜组视力下降者仅占1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6,P<0.05);羊膜组以Ⅱ型滤过泡(52%)为主,MMC组以I型滤过泡(4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8,P<0.05);羊膜组的主要并发症是浅前房;丝裂霉素组的主要并发症是薄壁滤过泡、浅前房、低眼压,羊膜组的并发症少而轻。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中应用生物羊膜可有效防止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增殖,显著降眼压,并发症较丝裂霉素少,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3岁,汉族,退休工人,以“左眼上睑小肿块渐长大16年”为主诉于2006年10月19日来我院就诊。自述1990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上睑长一小肿块,刚开始米粒大,生长缓慢,目前如黄豆大,无疼痛及溃烂,未曾检查及用药。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6,矫正视力右眼0.9,左眼0.9。左眼上睑皮下可触及一小肿块,质硬如骨,边界清楚,直径约7mm大小,与皮肤不粘连,无活动,结膜面对应处发白。  相似文献   
5.
宋玉艳 《新疆医学》2004,34(5):86-87
近年来包裹性胸膜炎及胸膜肥厚者增多,究其原因之一主要与抽放胸液不及时有关。为探讨不同抽胸液的方法对疗效的影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6年8月印发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判定,我院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四年间收集的10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进行综合疗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宋玉艳 《新疆医学》2009,39(1):50-51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眼病。弱视患者没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及立体视觉,很难适应高科技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高级视觉功能。弱视患儿如早期得到及时的治疗,视功能是可以恢复的。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在全国各地普查的37745名受检儿童中,弱视占2.8%。我国有4亿儿童,估计约有一千多万儿童患有弱视,为数相当可观。因此弱视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目前日益增多,我院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已有二十余年,现选择门诊资料保存完整的屈光不正性弱视病例108例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联合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术矫正青光眼滤过术后薄壁滤过泡的改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至2014年在新疆职业病医院眼科应用剪开滤过泡菲薄区周围的结膜,上穹窿部Tenon囊下放置丝裂霉素棉片,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清除瘢痕,修补巩膜渗漏,向健康侧结膜延长切口做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创面,分层减张缝合于角膜缘。结果36例(40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眼压由术前(6.54±2.78)mmHg提高至术后(13.74±6.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P〈0.01)。40只眼均保持滤过功能,Seidel荧光素试验阴性,5只眼黄斑水肿消退,2只眼感染控制,1只眼发生转移结膜瓣边缘部分裂开并行再次修补。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有统计学意义(χ2=15.78、P〈0.01)。结论切除原有滤过泡菲薄区联合带蒂转移结膜瓣覆盖术是矫正薄壁滤过泡性低眼压、减轻黄斑水肿、修复结膜渗漏或破裂、防止眼内感染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73岁,汉族,退休工人,以"左眼上睑小肿块渐长大16年"为主诉于2006年10月19日来我院就诊.自述1990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上睑长一小肿块,刚开始米粒大,生长缓慢,目前如黄豆大,无疼痛及溃烂,未曾检查及用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