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心理行为疗法中正强化疗法与兴趣激励结合治疗儿童弱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6在开封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172例(287眼)。患者及家长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141眼);心理干预组85例(146眼)。②对照组采用眼科常用的综合疗法(戴镜+遮盖+红光闪烁及精细作业训练,1次/d,15min/次);心理干预组在常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治疗中的正强化疗法及兴趣激励,及时奖赏孩子不同分级的奖品或出游活动,激发弱视儿童的内在合作动机以提高其顺应性。③观察两组患儿视力变化,每3个月复查、验光1次,进行疗效比较。无效为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有效为视力增长0.2或0.2以上;显著有效为视力提高达≥0.9。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④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χ2检验。结果:弱视患儿172例(287眼)均进入结果分析。干预有效率:两组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增高。干预3个月时,对照组与心理干预组相近(46.1%,49.3%,P>0.05);但干预6和9及12个月时心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1.3%,78.8%,83.5%;55.3%,59.6%,64.5%,χ2=7.83,12.43,13.56,P<0.01)。结论:将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心理行为治疗法中的正强化方法与儿童兴趣激励结合起来,可更有效提高对弱视患儿视力水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寄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该群体的特殊性,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当地规模较大的一所寄宿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114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推荐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结果:心理健康状况除人际交往方面优于对照组外,其余均存在更多问题,尤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突出。结论:类似寄宿学校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辅导。  相似文献   
3.
急诊室危重儿死亡72例病因分析宋晨红我院急诊室从1992年1月~1994年10月共收治、观察、抢救了516例危重患儿,其中抢救无效死亡72例(不包括患儿病情允许转人病房者及传染病患儿)。现对其病因加以分析、探讨,旨在总结经验,找出观察及预防的重点,进...  相似文献   
4.
情绪是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从内心产生的一种特殊体验 ,其特有的外显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和身段表情。对待同样的外部刺激 ,个体的情绪反应是不相同的。情绪反应的差异在生理上是否存在物质基础 ?为便于研究 ,本实验选择8个月龄以下 (不满 9个月 )正常婴儿进行研究 ,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随机选择开封地区 8个月龄以下的足月、顺产、平素健康状况良好 ,近30天无注射用药史 (包括预防接种 )的正常婴儿。双亲家庭 ,家族中无明显精神病及智能障碍者 ,家庭经济收入属本地区中等水平。所有婴儿均经专业人员用首都儿科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学,害怕学习,体疾病诱发学校恐怖症发作导致其返校困难,现总结一年来就诊的26例,并就心理因素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寄宿学校学生智力水平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该群体的特殊性,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当地规模较大的一所寄宿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1140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水平调查(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团体实测法)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推荐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智力水平与该智测法常模水平对比分析;心理健康状况与该市104所中小学共48950名学生及其父母用相同问卷普查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该寄宿学校学生智力水平显著优于常模组水平;心理健康状况除人际交往方面优于对照组外,其余均存在更多问题,尤以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突出。结论类似寄宿学校学生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辅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心理行为疗法中正强化疗法与兴趣激励结合治疗儿童弱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①选择2000—01/2003—06在开封市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患儿172例(287眼)。患者及家长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7例(141眼);心理干预组85例(146眼)。②对照组采用眼科常用的综合疗法(戴镜+遮盖+红光闪烁及精细作业训练,1次/d,15min/次);心理干预组在常用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行为治疗中的正强化疗法及兴趣激励,及时奖赏孩子不同分级的奖品或出游活动,激发弱视儿童的内在合作动机以提高其顺应性。③观察两组患儿视力变化,每3个月复查、验光1次,进行疗效比较。无效为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0.1;有效为视力增长0.2或0.2以上;显著有效为视力提高达≥0.9。有效率=显著有效+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④计数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χ^2检验。结果:弱视患儿172例(287眼)均进入结果分析。干预有效率:两组随干预时间延长而增高。干预3个月时,对照组与心理干预组相近(46.1%,49.3%,P〉0.05);但干预6和9及12个月时心理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71.3%,78.8%,83.5%;55.3%,59.6%,64.5%,χ^2=-7.83,12.43,13.56.P〈0.01)。结论:将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心理行为治疗法中的正强化方法与儿童兴趣激励结合起来,可更有效提高对弱视患儿视力水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开封市儿童医院心理科自2001-12/2004-06严格按照ICD-10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儿童抽动障碍92例,遵循患儿家长意愿分入药物治疗组(54例)和心理治疗组(38例),药物治疗组选用氟哌啶醇0.5mg,2次/d,逐渐加量,直至效果满意,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8mg。心理治疗组采用①支持性心理治疗。②暗示及渐进性的肌肉松弛治疗;40min/次,每周共四次,支持性心理治疗与暗示及渐进性的肌肉松弛治疗交替进行。全部病例治疗为期10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公开记分法评定疗效,药物治疗组与心理治疗组同期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药物治疗组有效率为59%,心理治疗组有效率为8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18,P<0.01)。结论:心理治疗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并且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应作为儿童抽动障碍主要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宋晨红 《中原医刊》2003,30(15):2-4
目的 :探讨儿童乙肝病毒 (HBV)感染的发病及发展特点。方法 :在儿童群体中检验HBsAg呈现阳性者 ,进一步检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标志物 (HBVM )、肝功能、HBV DNAPCR。对明确感染的 85例患儿治疗、随访 3年后复查上述检验项目。结果 :儿童HBV自然感染率为 7 11% ,多隐匿发病及呈无症状、慢性带毒特点 ,49 41%具较强传染性。男童较女童更易发病 ( χ2 =11 5 9 P <0 0 1)。规则用药治疗 1年以上对患儿HBeAg阴转有意义 ,对HBeAg呈现阴性患儿其它检验指标的继续转归意义不明确。结论 :HBV感染是儿童的高发传染病之一 ,应加强对健康儿童尤其男童的免疫保护。对HBeAg阳性或HBV DNAPCR阳性患儿应持积极规则用药治疗态度 ;对HBeAg阴性并HBV DNAPCR阴性患儿可谨慎观察  相似文献   
10.
心理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儿童神经性尿频疗效。 【方法】 选择 63例神经性尿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由家长意愿分成心理治疗组和内科治疗组 ,对心理治疗组儿童用模仿疗法、认知领悟法、标志奖励疗法治疗 ,对药物治疗组儿童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 【结果】  1周内尿频症状消退率 ,心理治疗组显著优于药物治疗 ,χ2 检验P <0 .0 1。用中国儿童气质问题测试系统进行测试 ,两组儿童气质无差异。 【结论】 心理治疗是儿童神经性尿频的主导治疗方法 ,应给予足够重视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