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对比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前患侧膝关节与对侧膝关节的皮肤温度差异,构建在一期全膝关节术前的膝关节皮肤温度模式,改善现有的热成像筛查方法,寻找膝骨关节炎(OA)的辅助评估方法。 方法本研究排除术前评定资料不完整及已经手术治疗的OA患者,纳入满足OA诊断标准的初次发病患者31例,均在行一期关节置换术前1 d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测量膝关节OA患者的膝关节皮肤温度,记录术前膝关节正面与侧面皮温数据,采用膝关节正面九区侧面六区分区和K-L影像学分级矫正温差的处理方法,进行患侧和对侧皮温对比,计算温差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正面观中患侧与对侧平均温度比较在髌骨内侧区、髌骨中央区、髌骨内下区、髌骨下区平均温度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2.992、4.188、4.624、4.127,P<0.01),髌骨内下区为平均温度差异最大区域;外侧面平均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内侧面中央膝侧区、远端膝侧区平均温差均为患侧高于健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1.867、0.887,P<0.05),其中平均温差最大区域为远端膝侧区;在正面观中皮温>31℃、32℃、33℃、34℃、35℃的温度区间内,患侧温度区间所占百分比高于对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3.097、4.231、4.621、4.574,Z=3.774;P<0.01);皮温>30℃的温度区间内,患侧温度区间所占百分比高于对侧有统计学意义(t=2.311,P<0.05);而内侧面观和外侧面观中所有节点的患侧和对侧在28℃~36℃区间内节点以上温度区间的所占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膝关节OA患者患侧膝关节皮温较对侧明显增高,膝盖内下区域为平均温差最大区域,膝关节温度面积分布以正面差异明显,以33℃为节点时,节点以上温度区间面积比的差值最大,可能为以后膝关节OA术前的评估与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新型热成像技术是适用于膝关节OA术前辅助评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和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在延缓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受累髋关节影像学进展及维持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 选择存在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活动期AS患者,定期检测炎症反应指标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并使用基于CRP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评估其疾病活动度,根据疾病活动度序贯使用TNFi依那西普与csDMARD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使用基于视觉模拟量表的患者整体评价评估受试者主观症状, ASDASCRP、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评估病情,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估躯体功能,巴氏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影像学指数(BASRI-hip)及最小关节间隙宽度(mJSW)评估髋关节影像学改变。结果 共纳入受试者51例,男38例(74.5%),女13例(25.5%),年龄为10~56岁,发病年龄为9~40岁,均未因髋关节功能受限或关节骨质进一步破坏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3、6、12个月, 51例AS患者的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价(ASAS)工作组20%缓解标准(ASAS20)缓解率分别为70.59%(36/51)、84.31%(43/51)和96.08%(49/51),ASAS工作组40%缓解标准(ASAS40)缓解率分别为58.82%(30/51)、78.43%(40/51)和86.27%(44/51)。治疗后3、6、12个月,炎症反应指标CRP水平、ESR及患者整体评价评分、ASDASCRP、BASDAI评分、BASF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均<0.05), BASRI评分和mJSW总体趋势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TNFi和csDMARD序贯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抑制AS患者的炎症,阻止髋关节破坏进展,改善髋关节功能,保持髋关节间隙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访评估依那西普和传统合成改变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sDMARDs)序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药物组合方案治疗轻中度AS的中期疗效。方法 纳入南方医院2017~2018年确诊的轻中度AS患者64例,疾病活动期短期选用依那西普,疾病缓解期改用csDMARDs药物组合口服维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评估临床缓解率,并应用BASFI、BASDAI、SQOL-AS量表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3、6、12个月,Patient Global、BASFI、BASDAI及ASDAS-CRP评分,CRP及ESR值均下降(P<0.05),SQOL-AS评分提高(P<0.05)。随访终点分别有85.9%、79.7%的患者达到ASAS 20、ASAS 40缓解标准。随访期间无结核、机会感染、肿瘤发生。结论 对于轻中度AS,依那西普和csDMARDs序贯组合方案展示了良好的中期疗效,有望成为低收入AS患者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4.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种无3’聚腺苷化[poly-(A)]尾或5’帽的共价闭合环结构非编码RNA(ncRNA),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环状RNA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RNA病毒中被发现,但由于传统的多聚腺苷酸转录组分析的局限性,最初发现的circRNAs数量很少。由于特定的生化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量circRNAs在真核转录组中自然而广泛地存在。研究发现circRNAs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充当miRNA海绵、与RNA结合蛋白(RBP)结合、作为转录调控因子,甚至作为翻译模板。研究者认为circRNAs可能是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预后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由于其稳定性和组织及发育阶段的特异性,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靶点。本综述重点讨论circRNAs的特性及其免疫功能并揭示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