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化疗致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及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因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的肿瘤患者,对其中发生的发热及感染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二者之间关系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384例患者中,发热154例(40.1%),感染69例(18.0%);发热者体温(39.0±0.6)℃;感染部位主要见于咽部(43.5%)、口腔(20.3%)和下呼吸道(14.5%)。发热与感染患者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4572(P<0.001),一致率为0.7630。结论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发热及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发热与感染呈中度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盆腹腔肿瘤放疗摆位误差,规范和改进摆位技术.方法 采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30 例盆腹腔肿瘤患者治疗的前正侧位验证影像与CT 定位影像重建的DRR 影像进行比较,并且对患者的前后、左右和头足方向误差进行测量.结果 盆腹部的摆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患者的左右、头足方向上,盆腹腔肿瘤患者摆位平均偏差小于3mm.结论 客观分析误差原因,规范和改进摆位技术,提高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热塑膜固定联合十字标记法在腹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热塑膜体位固定联合十字标记法的固定技术,对照组采用单纯热塑膜体位固定技术.通过CT进行肿瘤定位扫描采集图像,在Varian的eclipse系统中设计放疗方案.在体位验证过程中,通过在模拟机下拍片,并与CT扫描重建的DRR图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结果 实验组X轴、Y轴、Z轴摆位误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塑膜联合十字标记法的固定技术可提高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的精准性,降低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激光定位灯在放射治疗的定位、摆位,治疗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安装、维护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环节,在安装新模拟定位机时,必须按照放疗质控标准安装好激光定位灯,为保证以后的放疗工作正常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精确放疗已经成为放射治疗的1种常规技术。盆腹部体位固定因患者身体体重、腹式呼吸过重、餐后时间不一、膀胱充盈度、皮下脂肪、大面积皮肤牵拉等及重复摆位等造成摆位误差较多,重复性差。我们采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对30例盆腹腔肿瘤患者治疗前正侧位验证影像与CT定位影像重建的DRR影像进行比较,分析摆位误差,进一步改进、规范摆位技术。  相似文献   
6.
后装治疗方式具有肿瘤吸收剂量高,深度剂量衰减快的特点,是放射治疗中心重要辅助治疗设备[1]。肿瘤医院使用的山东新华XHDR-18B型后装治疗机,采用192Ir作为放射源,因其体积小,活度高,适用于宫颈、食道、鼻咽及直肠等腔道器官,因此用途广泛。但由于192Ir放射源半衰期仅为74.5 d,每6个月必须更换新源,导致临床换源频次增加[2-3]。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盆腹腔肿瘤精确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并依此计算CTV到PTV边界大小,规范、改进摆位技术,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对2009年10月开始连续四个月各12、15、17、16例盆腹腔肿瘤患者采用瓦里安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治疗的前正侧位验证影像与CT定位影像重建的DRR影像进行比较,并且对患者的前后、左右和头足方向误差进行测量。结果:由公式算出我科盆腹腔肿瘤外扩PTV的理论边界,前1、2、3月份数值不断下降,自第4月开始数值呈稳定状态,盆腹部的摆位误差主要发生在患者的左右、头足方向上。结论:通过拍片验证分析并质控,确定了CTV到PTV外扩边界的大小,不断改进摆位技术,边界外扩数值、平均误差不断减少均小于3mm,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摆位重复性,提高了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肿瘤放疗采用的固定装置要求患者、体网、定位激光灯三者坐标系统吻合,计划坐标借助激光灯通过体网将坐标系准确传递给患者[1].鉴于热塑型体网的伸缩性对放疗定位标记中心的影响目前罕见文献报道,故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设备与仪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及其激光系统;深圳医捷公司热塑型体网及体网固定板;美国CIRS H9K剂量验证人型体模;自制固定标尺.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中引进新的混合野调强计划h-IMRT(4∶1),并与3D-CRT、h-IMRT(1∶4)、6f-IMRT放疗技术进行对比。方法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放疗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保乳术后放疗的左右乳腺癌患者各1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使用上述4种放疗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并比较其靶区、危机器官参数及机器跳数和执行时间。结果h-IMRT(1∶4)和6f-IMRT与hIMRT(4∶1)和3D-CRT比较,提高了靶区适型度(P<0.5),h-IMRT(1∶4)和6f-IMRT增加了PTV高剂量区体积(V107%),6f-IMRT增加了病灶位于肺部左侧时心脏V5,病灶位于肺部右侧时心脏V5和心脏平均剂量,还增加了肺部V5及病灶位于右侧时的肺部平均剂量及对侧乳腺V5及乳腺平均剂量。混合野调强h-IMRT(1∶4)和h-IMRT(4∶1)显著降低执行时间,6f-IMRT显著增加治疗跳数。结论在混合野调强中提高调强比例并不能提高计划质量,与本研究的其他3种放疗方式比较,在本放疗中心现有设备条件下,h-IMRT(1∶4)仍是左右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放疗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