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对青海省鼠疫主要宿主寄生蚤进行检测,观察立克次体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杀虫气雾剂喷杀兴海县、贵南县、玉树州捕获的鼠疫主要宿主喜马拉雅旱獭和青海田鼠,用检蚤镊采集其体表寄生蚤,经鉴定为4科5属6种共120匹.分别对采集的蚤样品单只提取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玉树县果青地区国营牧场藏系绵羊(以下简称为藏羊)血清鼠疫FI抗体的检测,了解当地藏系绵羊鼠疫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鼠疫间接血凝(IHA)和鼠疫胶体金(GICA)2种方法检测该地区藏系绵羊血清和旱獭血清。结果应用IHA和GICA方法分别对所采集的755份藏羊血清进行检测,阳性血清6份,抗体滴度1∶40的5份、1∶80的l份。旱獭血清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该地区存在藏羊鼠疫的流行。应加强藏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更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青海省玉树市围栏式定点投放驱虫药饵控制棘球蚴病犬科传染源感染效果,为当地野外犬科传染源控制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选择巴塘乡(干预组)和隆宝镇(对照组)2处人群定居点周边犬科动物活动频繁区域,采用无人机定点定位功能,在巴塘乡按照半径为300 m划定内圈栏,600 m划定外圈栏(总面积为1.44km^(2)),内外栏内均以间隔20 m等距投放4~8粒驱虫药饵(吡喹酮含量50mg/粒);在隆宝镇选择同等面积的犬科传染源群频繁出没点,不实行投药干预。在两个区域内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沿直线收集所有视野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粪便,通过形态辨析法初步辨别采集的粪便类型,ELISA检测棘球绦虫粪抗原。于2018年5-10月在两个区域设置50 m×50 m调查样方各2个,采用布夹法调查两个区域内小型啮齿动物数量,采取棘球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PCR扩增与测序方法了解感染虫种的状况。结果在干预组巴塘乡360个点共投放驱虫药饵23000余粒,采集犬粪227份,粪抗原阳性率3.08%;在对照组隆宝镇共采集犬粪245份,粪抗原阳性率7.35%,干预组和对照组犬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巴塘乡犬基线感染率14.00%(7/50)和隆宝镇感染率7.89%(3/38)相比,巴塘乡犬粪抗原阳性率显著下降(P<0.05),隆宝镇无显著变化(P>0.05)。巴塘乡小型啮齿动物带绦虫属(含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8.62%(15/174),隆宝镇5.31%(6/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海田鼠中未发现棘球蚴感染;高原鼠兔的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2.08%(3/144),为石渠棘球绦虫,其中巴塘乡感染率为1.75%(1/57),隆宝镇感染率为2.30%(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巴塘乡基线感染率7.29%(11/96)和隆宝镇感染率2.35%(4/85)相比,巴塘乡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隆宝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围栏式定点投放驱虫药饵能够降低人群定居点周边棘球蚴病终宿主犬科动物的传播风险,建议进一步精确调整,覆盖重点区域,持续进行干预并辅助实施灭鼠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青海省玉树市人群定居点周围小型啮齿类动物种群动态及其棘球蚴感染情况。方法 2018年5、8月和10月,在青海省玉树市巴塘乡和隆宝镇牧场布置鼠夹捕捉啮齿类动物,测量捕获的动物体质量和头体长并根据形态学进行种类鉴定。提取动物肝脏组织和病灶组织DNA,PCR扩增棘球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虫种鉴定,PCR检测阳性组织样本进行病理观察。计算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基于棘球绦虫cox1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累计捕获小型啮齿类动物285只,其中高原鼠兔143只(50.2%)、青海田鼠141只(49.5%)、高原松田鼠1只(0.3%),高原鼠兔和田鼠在栖息地选择上表现出明显分离。青海田鼠数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r = 0.350,P = 0.264),在8月达到最高水平;高原鼠兔数量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r = –0.371,P = 0.235),在8月活动频率最低、5月活动频率最高。高原鼠兔雌雄性别比例为1∶0.96,田鼠雌雄性别比例为0.82∶1;高原鼠兔体质量(r = 0.519,P < 0.01)和头体长(r = 0.578,P < 0.01)随月份呈逐渐增大趋势,田鼠体质量(r = –0.401,P < 0.01)和头体长(r = –0.570,P < 0.01)随月份呈逐渐下降趋势;田鼠中未发现棘球绦虫感染,高原鼠兔石渠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1%。系统进化树显示,青海省玉树市石渠棘球绦虫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境内发现的石渠棘球绦虫cox1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青海省玉树市人群定居点周围小型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分别在5月和8月达到最大种群数量;随着玉树市棘球蚴病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人群定居点周围小型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然存在棘球蚴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皮肤炭疽流行特征,提高专科医师对皮肤炭疽的认识及针对皮肤炭疽流行情况做好防控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皮肤炭疽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共报告皮肤炭疽病例16例,男性9例(占56.25%),女性7例(占43.75%)。病例年龄4~70岁,成年病例14例(占87.50%)。15例藏族病例均为牧民。6—9月感染发病共10例(占62.50%)。感染来源均为接触病死的牦牛或病死牦牛污染的物品;感染部位为手指、手背及上臂,其中手指3例(占18.75%),手背6例(占37.50%),上臂4例(占25.00%)。14例(占87.50%)出现发热,38 ℃~39 ℃者6例(占37.50%),39 ℃~40 ℃者8例(占50.00%);13例(占81.25%)病例早期均未出现明显自觉症状,11例迅速出现皮肤软组织高度肿胀。13例(占81.25%)白细胞总数升高,13例(占81.25%)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6例(100.00%)皮肤溃疡处分泌物检出革兰染色阳性呈竹节状的杆菌。给予青霉素G 400万~1 600万单位/d静注抗感染治疗后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青海省玉树市皮肤炭疽的防控工作形势严峻,仍需要加强皮肤炭疽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