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热清注射液对机械通气患者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痰热清注射液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探讨中成药在防治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和相关性肺炎(VAP)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的作用。方法: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5例)和机械通气痰热清干预组(试验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病死率及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试验组对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其肺及肺外器官功能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VILI、VAP的发生率也明显下降;试验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ICU病死率为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经痰热清干预能改善其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并降低VILI、VAP的发生率,降低MODS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CU集束化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探讨MODS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1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将其分为集束化治疗组(B组)与常规治疗组(A组),以MODS患者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观察指标,探讨集束化治疗对MOD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MODS患者转归的影响。结果B组住院病死率37.21%,明显低于A组(53.57%,P〈0.05);A组住院病死率与该组的死亡风险率[(56.39±1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住院病死率低于该组的预计死亡风险率(49.42±21.10,P〈0.05);B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9.43%,明显低于较A组(26.23%,P〈0.05):B组患者ICU治疗时间为(16.30±6.24)d,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2±7.57)d,P〉0.05];而B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71.88±61.4)h,显著低于A组[(147.06±111.83)h,P〈0.05]。结论MODS的集束化治疗较常规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更佳,对改善MODS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脏骤停的病人 ,经有效心肺复苏术自主循环恢复后 ,常常会发生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的昏迷 ,并常伴发多脏器功能不全 ,包括心血管、肺、肾、血液、内分泌紊乱。这是由于再灌注损伤、长时间组织酸中毒与心输出量减少所致 ,即复苏后综合征。再灌注是促使缺血组织恢复正常的根本措施 ,也是心肺脑复苏的首要条件。所以在复苏过程中再灌注损伤是相当常见 ,也是难以避免的。目前认为“脑再灌注损伤”是始发于全脑缺血期 ,在脑再灌注后继续发展而形成的脑损伤。由于心肺复苏成功后常涉及到脑复苏及脑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干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乌司他丁干预在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45例重症AOPP患者随机分为鸟司他丁干预组(n=23)和非乌司他丁干预组(n=2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血胆碱酯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度其死亡的原因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全血胆碱酯酶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对重症AOPP患者的全血胆碱酯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对照组,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AP)、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乌司他丁干预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4.35%,明显优于对照组(27.27%,P〈0.05),使重症AOPP患者ICU救治的痊愈率从72.73%提高到95.65%(P〈0.05)。结论 乌司他丁干预能改善重症AOPP患者全血胆碱酯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降低VAP、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AOPP引发的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以及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普及提高,大约有40%~60%的心脏骤停(CA)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ROSC)[1],但出院率仍徘徊在2%~14%的低水平,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脑组织顽固性缺血缺氧性损伤有关[2].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相关临床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呼吸衰竭相关的临床因素,寻找防治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方法 重度AOPP患者34例,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呼吸衰竭组(A组,n=16)和非呼吸衰竭组(B组,n=18),观察呼吸衰竭发生的时间、次数、原因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脏器损伤个数、血糖及血浆胆碱酯酶的变化、胃管洗胃情况及住院期间阿托品应用总量的差异。结果AOPP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依次为肺水肿、呼吸中枢衰竭、中间综合征及解毒剂过量;A组APACHEⅡ评分、脏器损伤个数及住院期间阿托品总量明显高于B组;A组人院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留置胃管间断洗胃的比例明显少于B组;相关分析显示,血糖与呼吸衰竭无相关性,而APACHEⅡ评分、脏器损伤个数、阿托品总量与呼吸衰竭呈正相关,胆碱酯酶水平与呼吸衰竭呈负相关。结论胆碱酯酶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可反映AOPP的中毒程度,可用于AOPP患者呼吸衰竭的预测;洗胃机洗胃后再给予留置胃管洗胃是防治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正确应用阿托品是防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前瞻性分析1751例ACV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IRS发生率为36.50%,MODS发生率为11.71%,死亡率为45.37%,发生MODS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病死率和发生MODS的器官数目呈正相关,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靠近中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值)、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既往有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6项因素是ACVD发生MODS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变部位靠近中线及基底动脉系统MODS的发生率高.结论 ACVD易引发SIRS和MODS,尤以病灶面积较大、靠近中线多见;可以通过二级预防,降低其发病率及发展程度;通过发病早期对各项危险因素的检测,可了解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以便实施早期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HHS)致脑水肿、急性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DKA并发HHS致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DKA并发HHS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女性,26岁,否认糖尿病病史,因"食欲差、心悸1个月,恶心、呕吐3 d,加重伴意识不清3 h"入院。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休克、HHS、酮症酸中毒、脑水肿、急性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和横纹肌溶解等并发症;诊断为DKA并发HHS和MODS,给予补液、降糖、血液净化和保护脏器等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脏器功能好转出院。出院6个月后电话随访,血糖和脏器功能正常。结论:DKA并发HHS,起病凶险,预后差,尤其对于青年患者,做好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极其重要,一旦发生MODS及时就诊重症医学科是减少死亡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VS)在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时5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常规机械通气(n=27)和LPVS(n=28)对其动脉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并发症、颅内压和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LPVS和常规机械通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VS对改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和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病死率等均优于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VS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压无不良影响。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可采用LPVS,设置小潮气量、限制经肺压和加用呼气末正压。同时应加强专科治疗,积极纠正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用于早期评价心肺复苏(CPR)术后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可行性.方法 2009-05~2011-06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救医学科收治的CPR术后恢复自主循环并处于昏迷状态需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的患者25例.在患者入院后的24 h内留取标本行NSE、动脉血乳酸水平的测定,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动态监测NSE水平变化.对入选病例进行随访(期限为3个月),并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按照评分标准分为A组(死亡、植物状态、意识转清生活不能自理)和B组(生活能自理、正常生活但有轻度神经障碍).利用SPSS7.0软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低于B组,但动脉血乳酸、血NSE水平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监测NSE水平,NSE水平高峰值约在CPR后48 h出现.结论 NSE可以作为评价CPR术后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指标.NSE与GCS评分、血乳酸等指标均可反映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NSE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