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PLDD)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术后6个月时采用VAS和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时优良率为93.7%(75/80例).结论 经皮激光盘内减压术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4-(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阿普唑仑),B组(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疗效。果A组优良率76.9%,B组优良率达86.7%,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药物治疗优=纯药物治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LDD(percutaneous lsser disc decompressioon)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是以激光椎间盘减压后联合胶原酶溶盘作用的术式.方法:在C型臂X光机的透视监控下,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切除掉",利用PLDD降低盘内压力,然后退针至盘外,局麻药实验后,经小关节内缘入路(侧隐窝入路)给予胶原酶溶盘.结果:实验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其近期(半月)、中期(3月)、远期效果(6个月、9个月)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8.96%、96.87%、97.92%,分别高于对照PLDD组.结论:PLDD 联合胶原酶溶盘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具有十分肯定的疗效,且在近、远期疗效中均具有稳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冰冻人血浆醛固酮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用于血浆醛固酮的量值溯源、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能力验证、相关试剂和方法的评估及验证等,促进血浆醛固酮检测标准化进程,实现结果互认。方法 收集无肉眼可见溶血、乳糜和黄疸的混合血浆材料,经过浓度配比、过滤、分装后,-70℃保存。参照JJG 1006-1994和JJF 1343-2012文件要求用常规测量方法评价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6家通过JCTLM认可和/或CNAS认可的实验室采用醛固酮ID-LC/MS/MS候选参考测量方法联合定值。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定值结果用“认定值±不确定度”表示。参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EP14-A3文件要求评价互通性。结果 研制了2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P>0.05),瓶间变异均<4%。-70℃以下条件可稳定半年;冰袋运输可稳定5d;复融后室温条件下可稳定4 h, 2~8℃条件下可稳定168h。2个浓度水平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分别为56.9±4.3和147±12pg/mL,k=2。标准物质在ID-LC/MS/MS法和2个常规方法间与临床血浆样本具有良好的互通性。结论 研...  相似文献   
5.
宋德伟  李彬  赵娟  沙颖 《吉林医学》2006,27(7):790-791
目的:研究丙泊酚在胃镜检查中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胃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麻醉组(110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咽部局部喷雾麻醉后,常规进行胃镜检查;麻醉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0~1.5mg/kg)、芬太尼(0.5~1$g/kg)、利多卡因(20~40m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呼吸(RR)、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在检查中的反应、操作时间和成功率,并在检查后询问患者的感受。结果:麻醉组心率和血压与对照组变化相比有明显差异,两组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胃镜检查初期,是有差异的。副作用为轻微兴奋。结论:全麻醉应用于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舒适、易被接受的无痛胃镜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互换性是标准物质的一个特征属性,与互换性评价所用测量程序的分析性能、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示值的不确定度水平、标准物质是否有互换性的判断依据相关。该文重点阐述影响标准物质互换性评价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及如何验证标准物质互换性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出现,骨质疏松症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对此病的诊治研究,目前估计患患者数已达300万左右,约占老龄人口的1/2,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复合SGB治疗偏头痛1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德伟 《吉林医学》2008,29(10):860-861
偏头痛是一种长期性发作的头痛,以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临床上主要以单侧头痛多见,少数患者可出现双侧或全头痛。头痛发作时多从额、颞部开始,然后阵发性加重并扩展到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疼痛多为钻痛或跳痛,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鼹光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持续数小时至十余小时。  相似文献   
9.
<正> 临床资料:病儿,男,11岁,体重29kg,患急性阑尾炎收入院,术前,测血压14/7.5kpa,呼吸16次/分,脉搏96次/分,选L1.2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置管顺利,注入1.5%利多卡因3ml,确认无全脊麻后,分次注入6、4ml。15分时测痛觉减退平面已达T8,随肌注杜氟合剂1ml,静脉滴入0.4ml强化麻醉。手术开始,但麻醉效果仍不令人满意,肌注氯胺酮70mg,静脉滴入10mg,10分后病儿呼吸渐弱,立即行气管插管,成功后,呼吸停止,控制呼吸,查血压7.6/8.5kpa,脉搏120次/分,手术顺利进行,历时1.5小时,手术结束后20分钟,患儿恢复节律呼吸。术中给氟美松10mg,补液300ml。脱氧20分钟观察无缺氧征象后拔出导管送回病房。7日后出院,随访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方法自1995年6月—2003年6月行颈前路手术156例,男99例,女57例;年龄22~73岁,平均55岁。颈椎病7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24例,颈椎骨折、脱位48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6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90例,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Orion钢板螺钉固定术66例,融合节段:单节段104例,双节段46例,3节段6例。结果发生并发症14例,发生率为8.9%。包括气道阻塞1例,脑脊液漏2例,胸导管损伤1例,脊髓损伤1例,喉神经损伤4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植骨块脱落,椎间塌陷2例,内固定松动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未发生严重的后果。结论导致颈前路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很多,良好地掌握解剖知识和严格遵守手术操作常规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