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诊断病因及诊治结果。方法对34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资料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胃镜检查病因的诊断率为93.93%,与文献报道(90%~97%)一致。男女性别间检出病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中,消化性溃疡居首位,轻壮年及中年组消化性溃疡出血较老年组明显高(P<0.01);恶性肿瘤老年组明显高于轻壮年及中年组(P<0.01)。346例出血患者经综合治疗,总有效率97.98%。结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在基层单位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sl peritonitis,SB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肝硬化腹水患者65例(其中合并SBP 36例,单纯腹水2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血清PCT水平.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PCT高于正常,SBP组高于单纯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CT测定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宋书宁  寇毅  张克颖 《北京医学》2009,31(9):531-531
患者 男,19岁.主因口周黑色素沉着19年,加重4年,发现结肠息肉3个月拟行内镜下电切于2008年4月3日入院。患者自幼口周及手掌、脚掌黑色素沉着,青春期加重,就诊于皮肤科,疑为Peutz-Jeghers(P-J)综合征,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0.8~1.0cm大小息肉2枚.患者无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查体:发育正常,口周皮肤、唇颊部黏膜、手背、足背及足底均见黑色素沉着。余无阳性体征,血、尿、便常规及各项生化指标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行肠镜下息肉电切顺利,病理回报为腺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莫沙必利加劳拉西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对64例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加用劳拉西泮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结果发现治疗组在FD的症状改善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莫沙必利与劳拉西泮联合使用,可改善FD患者的动力障碍,同时也改善了精神和心理状态,可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规律,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40例PBC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以贫血为首发表现的结肠癌患者的认识。方法对26例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以上者占66%,大便隐血阳性者占75%,右半结肠癌以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为首发,易被忽略。结论右半结肠癌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不明原因贫血患者,应反复行大便隐血检查,可疑病例应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脂普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下降程度随肝功能损害而加重。结论血脂水平是反映肝功能损害的指标,对评价肝功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iary cirrosis,PBC)是原因未明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理特征是肝内小叶间胆管和中隔胆管慢性非化脓性炎症.表现为胆管破坏、门脉周围炎症及肝实质碎屑状坏死,导致胆汁淤滞,继而肝纤维化,终至肝硬化.世界各地均有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之间的血脂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胆汁性肝硬化4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血浆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血浆CHO、TG和LDL水平在胆汁性肝硬化病人中升高,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中下降,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HDL变化不明显。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胆汁性肝硬化血脂有明显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书宁  寇毅  张克颖 《北京医学》2012,34(2):118+121
患者女,65岁,因间断上腹痛2周于2010年7月2日入院。患者反酸、恶心,食欲减退,服用西米替丁可缓解,无黑便、腹泻、发热等。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平时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依那普利、阿司匹林,间断服用降糖药(不详)。查体:血压150/90mmHg,脉搏70次/min。营养中等,心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