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村连续10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病例、未查出阳性耕牛;2010年查出回升和新发钉螺面积共计10 150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为5.43只/0.11m2和50.5%,到2012年分别下降90.79%和77.37%,2013年、2014年监测村内有螺环境未查出活螺。 结论  巢湖市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是丘陵地带螺情监测仍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2-2015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每年对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人群的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6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2-2015年全市共调查12 496人,感染者84人,其中钩虫感染人数最多(70例),蛔虫最少(3例)。2014年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6岁以上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229,P < 0.05),66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78,P < 0.05);长丰县监测点感染率高于其他监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结论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低于5%,处于较低水平。钩虫感染人数最多,今后钩虫是该市重点防治的寄生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长江沿线16座排灌(闸)站和1座船闸(以下简称17座闸)闸下钉螺向闸上扩散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排灌(闸)站和船闸建成年份、使用时间频度和闸(站)调水功能,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结合环境抽样调查闸(站)内外钉螺分布情况。收集排灌(闸)站使用以来的气温、雨量、发生洪水等自然因素情况。结果 17座(闸)站均位于流行区,建于1953—2003年。1998—2008年有记录的15座排灌站引江灌溉累计17 164 h,总容量为352 005.13万m3。17座闸下均有钉螺,发现钉螺最早为1956年,最晚为2001年。共调查504万m2,调查25 362框,其中活螺4 157框,活螺20 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81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16.39%。有4个闸上发现有钉螺,最早于2001年在裕溪船闸,最晚是2008年在汤沟站闸,共调查36万m2,调查10 257框,其中活螺487框,活螺1 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16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4.75%。结论 钉螺可以通过排灌站或船闸向堤内扩散,但扩散面积小,距离短。通过在排灌(闸)站上下建立拦螺设施和硬化引江渠道,加强对渔船民健康教育和在排灌站周边监测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钉螺向内河扩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